,均可能处以行政处罚(行政罚款)。按照桑斯登等人的看法,既然存在着刑法上的制裁和行政法上的罚款,就不应当采用惩罚性赔偿。遏制功能主要依靠行政责任和刑事 权利受侵害间的因果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权利受侵害而生的损害,何者应归由加害人负赔偿责任的问题[6]。即可以通过责任成立因果关系证明受害人营业上或竞争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4353.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形,实际上是由于他人(审理被逼供人所涉案件的法官)的行为加入到行为人先前行为的因果进程中所导致的结果,而错案判决是否产生,行为人根本无法左右,属于 要件要素,其定位是整体性规范评价要素。 2.司法解释对我国刑法上的情节犯进行的细化补充规定往往超出了刑法所规定的基本构成要件,使得情节犯具有教义学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096.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形,实际上是由于他人(审理被逼供人所涉案件的法官)的行为加入到行为人先前行为的因果进程中所导致的结果,而错案判决是否产生,行为人根本无法左右,属于 要件要素,其定位是整体性规范评价要素。 2.司法解释对我国刑法上的情节犯进行的细化补充规定往往超出了刑法所规定的基本构成要件,使得情节犯具有教义学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743.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故意和过失的身体动静都囊括在行为概念中,这是其较之以前的因果行为论、目的行为论等行为理论的进步之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认,人格行为论是在人格 ,拿刀砍人的动作,有举刀、对准被砍部位、砍下等多个自然的动作。所以,要注意刑法上的犯罪行为既不是个别的自然动作,也不是各个自然动作的简单相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398.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和解等诸多刑事法领域。家长主义是自我决定权在刑法上的对立者与保护神。现代语境下,自我决定权与刑法家长主义的关系呈现出既有正向排斥又有逆向制约,既要 全面无效说。这种观点主要是强调错误与同意之间的因果关系,认为若无错误则被害人就不会同意,那么这个同意就是无效的。全面无效说在相当长时期内是统治德国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13.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的危害后果直接存在因果关系,即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发生的危害后果直接具有因果关系,是成立交通肇事罪的前提。而刑法上的逃逸(此处暂未将作为定罪要件的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9-270页。 [7]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43页。 [8]参见王红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478.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概念,法律概念不允许出现像流氓之类道德色彩浓厚、有失客观中立的概念。我国1979年的《刑法》第一百六十条规定了聚众斗殴,寻衅滋事, 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 人员来删除,这时就发生了经济损失。 第三,因果关系。认定流氓软件与损害事实的因果关系,应采用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即某一事实在一般情形,依社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958.html -
了解详情
、生命的利益或者生命的权利首先受到刑法的保护,这是毫无疑问的,其实民法把它作为一种权利加以确认,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民法上的救济方式。损害赔偿不仅仅是财产 的损害扩张的太宽泛,因此采取了严格的因果关系的要求。实际上符合这种严格的因果关系是很困难的,这方面的赔偿还不是太多。实际上它对第三人还有进一步的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90.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故意和过失的身体动静都囊括在行为概念中,这是其较之以前的因果行为论、目的行为论等行为理论的进步之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认,人格行为论是在人格 ,拿刀砍人的动作,有举刀、对准被砍部位、砍下等多个自然的动作。所以,要注意刑法上的犯罪行为既不是个别的自然动作,也不是各个自然动作的简单相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99.html -
了解详情
对自己行为的性质、状况、犯罪结果及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存在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事实的实现持希望或放任态度。而片面共犯不仅对自己行为的 为作为,也可以表现为不作为,还可以表现为作为与不作为的有机结合作为与不作为是刑法中危害行为的两种表现形式。刑法意义上的不作为,并不是存在论意义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3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