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的,因此把违法性认识纳入故意的概念之中,并不会否定确信故意的成立。违法性认识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行罪刑法定原则题中应有之义。无论是对犯罪的认定 和法律观念时刻受到冲击,加上信息不对称的客观现实,个别人的认识能力可能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尤其是一些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更不易被全体民众所了解,此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79.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者。即使是激情性犯罪,那也是成年人在过去的生活经历中业已基本 定型的人格缺陷 (如性格或意志等方面) 对外部刺激的客观反映。而有了这种比较稳定 司法实践中应注意总结近年来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指导 ,在不实质性地违背罪刑法定原则前提下 ,对犯罪情节比较轻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42.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性的行为及其结果等一切主客观因素的总和,包括犯罪的全部活动及其结果。这里的犯罪事实是以客观标准站在行为人之外的立场对行为事实的客观评价。如果投案人只交待自己 自首定义的法定化,已明确为二要件。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应严格根据刑法规定自首的二要件认定,若再以三要件认定自首,无法律依据。对于这一问题笔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79.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性的行为及其结果等一切主客观因素的总和,包括犯罪的全部活动及其结果。这里的犯罪事实是以客观标准站在行为人之外的立场对行为事实的客观评价。如果投案人只交待自己 自首定义的法定化,已明确为二要件。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应严格根据刑法规定自首的二要件认定,若再以三要件认定自首,无法律依据。对于这一问题笔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12.html -
了解详情
排斥的是类推适用,而不是扩张解释。采用扩张解释不仅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反而是正确适用《刑法》、实现罪刑法定的客观需要。不能因为扩张解释与类推适用 ,而不是有利于被告人。因此,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 扩张解释与目的性扩张不同。目的性扩张是指为贯彻法律规定目的,将本不为该法律规定的文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386.html -
了解详情
此种状况呢?从宏观上说,我们是有一个统一的量刑标准的,即刑法所规定的标准。刑法第三条、第五条分别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同时刑法 的量刑幅度内就无关紧要。在对具体案件裁量时,综合考虑案件主客观要件较少,往往看重案件的客观后果或犯罪数额情节。以情节为例,法律虽对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应处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517.html -
了解详情
许多方面均较过去更加明确地规定了惩治国际犯罪的诸多刑事法律规范。例如:我国刑法关于罪刑法定原则、普遍管辖原则、战争犯罪、毒品犯罪、环境犯罪、恐怖犯罪 经验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本国的现实情况。只有将国际刑事法律规范、外国的立法经验与中国的客观现实及其发展进步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制定出能满足惩治国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45.html -
了解详情
一次嬗变,都必将引致国家在刑事侦查方式上针锋相对的回应,这是刑事侦查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犯罪现象也变得复杂起来,日益 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它包括实体法意义上的罪刑法定原则和程序法意义上的程序法定原则。在现代法治国中,罪刑法定是指对什么样的行为科以刑罚,科以何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22.html -
了解详情
罪名的绝对刑是否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一致原则?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就需要将死刑政策贯穿其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死刑政策是基于特殊时期社会防卫 刑事立法以及刑事司法等多个层面全方位竖起死刑改革的大旗,根据司法的实际情况和立法的客观规律,灵活地适应民意的多变和情绪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公众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580.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的重要性,《规定》第1条实际上在一定程度已经体现了适用限制减刑的实体原则。 一是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刑事司法工作中应遵循的重要基本 均应解释为适用二审程序。否则,就会出现同一部法律中的相同用语具有完全不同含义的情况,不利于法律的贯彻执行。同时,从实践情况看,如果把提审理解为按照一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3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