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前或改制后的犯罪行为,均没有达到贪贿犯罪立案数额要求,但是总数额却达到任何一个罪名所要求的数额。对这样的行为是否作有罪处理、如何处理分歧很大:一 为自首,若不是,则能认定为自首。 笔者认为,受贿和公司人员受贿显然属于不同种罪行。何谓同种罪行?是指行为人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性质相同、罪名相同。判断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930.html -
了解详情
在检察机关调查胡某滥用职权一案时引起较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就在重大损失的如何认定上。 本案中胡某主体适格,客观上也违反了公安户籍管理条例,为他人 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罪状表述就形成了尚未造成重大损失但情节特别严重的滥用职权行为如何成立犯罪的问题。 所谓重大损失,是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重大物质财产性损失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473.html -
了解详情
绝对排斥犯罪人格,实属罕见,而以犯罪行为或犯罪人格载体的犯罪人为基础的某种折衷才是常态。如标签论无法解释杀人、放火等行为先于刑法认定及贴标签业已被作为了犯罪 被抛弃了的旧路。日本的大塚仁曾指出:对实施某种犯罪行为的行为人的人格、其迄今为止的人格形成如何,可以根据该行为人的素质和所处的环境,是能够在今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13.html -
了解详情
条之规定,判决被告人郝卫东犯盗窃罪,免予刑事处罚。 二、主要问题 如何认定盗窃犯罪案件中的“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 三、裁判理由 本案被告人郝卫东 ”的情节轻微不以数额为唯一依据,是刑法和司法解释的一贯立场 判断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是否轻微,可以参照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关于法定从宽及酌定从宽情节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12.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继续实施,或者积极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这里所谓的自动性,应当根据行为人做出中止行为时的具体情况加以考察,在司法实践中切忌将其自动性绝对化,认为中止意图是在 的理解上。如何认定共犯中止的有效性特征显然是界定共犯中止是否成立的关键。在单独犯的场合,只要行为人能有效地防止本人行为可能造成的犯罪结果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556.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人对自己罪行的如实交代,可能同时意味着揭发了他人犯罪行为。在这种场合,如何认定犯罪人是否揭发了他人犯罪行为,还需要研究。例一,甲与A共谋杀人 犯罪概念具有不同含义难以得出合理结论。例如,倘若一概肯定认为行贿与受贿构成共同犯罪,那么,不仅意味着只要一方(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另一方必然构成行贿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17.html -
了解详情
追求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2、 因为行为人并不追求危害结果,所以行为人实施的具体行为并不直接指向这种结果,并且危害结果可能不是该行为产生的唯一结果;如果是 危害结果的发生。就 过失犯罪的行为人意志来看,如何认定行为人在主观上不希望或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这要看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404.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对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并予以处罚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提出对于信用卡诈骗与盗窃罪的界定,关键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对象 行为人通过秘密窃取的手段获取信息,即表明持卡人对信用卡的安全性处于失控状态,故盗窃行为已经完成,同时卡号、密码作为信用卡真实性的核心要素,只要输入符合要求,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724.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人对自己罪行的如实交代,可能同时意味着揭发了他人犯罪行为。在这种场合,如何认定犯罪人是否揭发了他人犯罪行为,还需要研究。例一,甲与A共谋杀人 犯罪概念具有不同含义难以得出合理结论。例如,倘若一概肯定认为行贿与受贿构成共同犯罪,那么,不仅意味着只要一方(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另一方必然构成行贿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292.html -
了解详情
办理涉林犯罪时认定单位犯罪主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依据。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实践中还存在着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实施涉林犯罪行为的, 。二是2002年8月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单位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明确规定:单位有关人员为谋取单位利益组织实施盗窃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