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实务 给付报酬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二者的区别:1.主体及主体双方的法律地位不同。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必须是劳动者,且必然是自然人,另一方是用人单位;雇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01.html -
了解详情
制定政策、决策问题的一项原则。实践证明,这一机制能够缓解劳资矛盾、稳定劳动关系,能够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其次是仲裁和诉讼程序衔接困难。 2.3 部分案件的一裁终局制法理难容 一裁终局制度是劳动争议经仲裁庭裁决后即行终结的制度。现行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013.html -
了解详情
对劳动者的承受能力而言,是个严峻的考验,因为他们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如解除劳动合同或转移社会保险,才能重新找工作,没有工作,失去了经济来源,连生活都成问题 在起步阶段,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权益,节约诉讼资源。 (二)实行仲裁自愿,裁审并列的法律程序 仲裁自愿是指劳动争议调解机构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意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959.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给法律适用带来很大困难。还需进一步进行清理和统一。如新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而《劳动法》和《最高人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 用来抵销本诉的;⑵反诉是独立的诉;⑶反诉与本诉有一定关联性。在劳动争议诉讼中的反诉不是为了抵销本诉,而是为了对抗本诉,但不管怎样人民法院都应当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98.html -
了解详情
]国际劳工组织著,李德齐、江漠辉、乔建、徐寒译:《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程序比较研究》,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年版,第83页。 [10]国际劳工组织 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8页。 [12]范跃如著:《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8页。 [13]张荣芳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645.html -
了解详情
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的客观情况。如①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仲裁的。②一方当事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③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 ,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再依据《劳动法》第79条的规定:当事人可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62.html -
了解详情
的途径包括协商、仲裁和司法诉讼。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 不同意见必须如实笔录。仲裁庭做出裁决后,应当制作裁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 ...
//wenshu.110.com/wenshu_520.html -
了解详情
第四款规定,同时超过《劳动法》规定的六十日仲裁诉讼时效,其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已超过诉讼时效,请求驳回其诉讼请求。原审判决经开庭审理认定相关证据所确认 李胜枝原审民事起诉状),至2003年6月23日收取劳动争议调解意见书(原审判决认为该期间应视为申请仲裁中断时效,这显然适用法律错误)。至2003年8月22 ...
//www.110.com/panli/panli_54113.html -
了解详情
第四款规定,同时超过《劳动法》规定的六十日仲裁诉讼时效,其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已超过诉讼时效,请求驳回其诉讼请求。原审判决经开庭审理认定相关证据所确认 郭仁基原审民事起诉状),至2003年6月23日收取劳动争议调解意见书(原审判决认为该期间应视为申请仲裁中断时效,这显然适用法律错误)。至2003年8月22 ...
//www.110.com/panli/panli_54112.html -
了解详情
第四款规定,同时超过《劳动法》规定的六十日仲裁诉讼时效,其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已超过诉讼时效,请求驳回其诉讼请求。原审判决经开庭审理认定相关证据所确认 李永松原审民事起诉状),至2003年6月23日收取劳动争议调解意见书(原审判决认为该期间应视为申请仲裁中断时效,这显然适用法律错误)。至2003年8月22 ...
//www.110.com/panli/panli_541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