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这样才可能对中国的法学研究产生一些实质性的影响,才可能真正推动中国的法治和社会发展。[100](出处:中国法学网) 注释: [1] 在2007年6月16 :《宪政的中国之道》,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2页。 [95] 梁启超先生曾根据当时的中国国情,认为中国最急需的是政治自由,即大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78.html -
了解详情
思考,这样才可能对中国的法学研究产生一些实质性的影响,才可能真正推动中国的法治和社会发展。[100](出处:中国法学网) 注释: [1] 在2007年6月16 :《宪政的中国之道》,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2页。 [95] 梁启超先生曾根据当时的中国国情,认为中国最急需的是政治自由,即大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77.html -
了解详情
谁会因为耕作容易或机械化耕作技术的产生而认为农民不该收获庄稼呢?“不劳而获的思想宣告了这一不公正”[8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任何一种积极的、合法的劳动 (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9月第1版,第338页。[44]梁启超先生在《释革》中曾对二者进行了区分。他认为“Reform”是渐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18.html -
了解详情
的凝结,是作为一种秩序文明的中华法系的共通理论。对此,早在1902年,梁启超先生在他的《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的开篇中即已指出:近世法学者称世界四法系 [12] 王振先先生的书虽有《中国古代法理学》之名,但篇幅有限且只以法家思想为主,还不能说是系统的探讨传统中国法理学的作品。另可参见程燎原:《中国法理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340.html -
了解详情
条件过程中的无奈。 三、北洋政府:形式上的司法独立 民国已降,宪政共和思想、民主法治原则已经成为各个时期的当政者藉此换取社会普遍认可的招牌。虽然北洋政府时期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472~474页。 [31]梁启超为《法律评论》发刊之题辞。载《法律评论(合刊)》,第一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05.html -
了解详情
地增长,反对短期行为、急功近利。[22] 第八,法权中心主义主张尊重和保障人权、厉行法治,在公民和各个社会政治组织广泛竞争性参与的基础上制定或修改法权配置和运用规则, 参见童之伟:《论法理学的更新》,《法学研究》1998年第6期。 [11]梁启超:《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载范忠信选编:《梁启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203.html -
了解详情
,在民主共和制度下,这可是破坏法治、侵犯人权的犯罪行为。对这些已在号称民主共和制度下执政,而塞满脑子的仍是中世纪专制主义思想的大小官员,在当时力量对比下, !国民党不但在军事上失败了,在政治上也失败了。在袁世凯称帝时,梁启超、蔡锷成为反对这一倒行逆施的主帅,国民党领导的力量成为他们的附庸绝非偶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037.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研究法系问题的重要依据。 中国最早提出中华法系的是戊戌政变以后亡命日本的梁启超。他在《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和《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两 有为新时代价值取向的内涵。不仅可以提供当前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所需要的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和历史借鉴,而且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中华法系是生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870.html -
了解详情
之法都不过是某些不合时宜的治民之法,即治法,而非近代宪政精神所统摄的法治之法。民主与宪政理念乃西学输入的产物。我们今天所接受与努力的法制与 ,加速社会结构的分化与重组,不啻教育革命。无论是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事业,还是以梁启超为精神领袖的国会请愿运动,都是留学生与国内学堂学生作为基本队伍,在瓦解与摧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34.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提要」法的价值共识是解决目前法治建设悖论的一个重要环节。法的价值共识是多元社会的产物 .根据主体间性的思想,它可以通过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对话 的独立存在;第二,人们互相视他人为同样具 有 独立人格的人,并互相尊重。梁启超先生从反面论证了自由的这种重要意义:人的权利与自 由是与生俱来的,正是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