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人力物力将产品做出来后,他们就借口质量不合格(按照国内现有的工艺水平,实际上不可能达到标准),将保证金占为己有。(3)取得财物后大肆挥霍的。有些不法分子 ,1999年第6期,第18页。)我认为,后一种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诈骗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实际上是破坏了财产所有权人对财产行使的占有、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18.html -
了解详情
2001年1月21日 (三)关于金融诈骗罪 1.金融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金融诈骗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 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单纯以财产不能归还就按金融诈骗罪处罚。 4.金融诈骗犯罪定罪量刑的数额标准和犯罪数额的计算。金融诈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608.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加以证明,就可以直接推定明知或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成立,从而免除了控诉方的证明责任。这时辩护方只有提出相反的证据推翻这一推定,否则推定的事实 证明责任就转移到控诉方,控诉方对积极抗辩的反驳,也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进行积极抗辩。也就是说,控诉方对抗辩主张的反驳同样不需要达到确信无疑,只要达到充分或者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961.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了《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其中第6条专门对恶意透支构成要件、量刑标准 犯罪与一般的透支纠纷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准,超限额或超期限透支从行为本质来看,仍属民事行为,只有持卡人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要件才能构成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951.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相应犯罪。笔者在此主要分析实际用卡人通过合法途径取得信用卡并恶意透支的情形。 其一,信用卡登记持卡人和实际持卡人没有共谋,实际用卡人得到登记持卡人的 犯罪与一般的透支纠纷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准,超限额或超期限透支从行为本质来看,仍属民事行为,只有持卡人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要件才能构成犯罪。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915.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形。[5](5)疑罪是指诉讼主张虽有证据予以支持却达不到证明程度所要求的标准,对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或罪行轻重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而处于悬疑 盗窃行为也可以具有公开性。盗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违反被害人的意志,采取平和的手段,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者第三者占有的行为,盗窃行为既可以具有秘密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23.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与诈骗手段相比较,因为没有明确、具体的立法判定标准,所以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准确判定成为认定合同诈骗罪的难点。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刑事推定规则, 犯罪行为,无论如何都不能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刑。但在理论界有些学者提出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还包括间接故意。他们认为,行为人根本无履行合同能力时通过欺骗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086.html -
了解详情
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2)扣押赃款分别返还被害单位及被害人,缴获的月饼预约券发还被害单位。一审宣判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认为一审法院对被告人龚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盗窃犯罪是否得逞的标准就是看行为人是否在客观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382.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主体之外。但鉴于金融机构本身具有吸收存款业务的特殊性,还本付息有一定保证,其构成犯罪的标准应有别于无权经营存款业务的单位,充分考虑其吸收存款的 的数额认定。多数同志认为,第一种观点不符合集资诈骗罪的主观要件。集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行为人为了持续不断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往往会返还部分本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90.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以明确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的区别。 一、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意图的认定 诈骗犯罪,包括刑法中的普通诈骗罪和金融诈骗罪等,都明确要求行为要具有 解释中明确规定,诈骗数额只是认定犯罪情节的标准之一,而不是唯一标准。 审判中的第一种意见简单以王某诈骗的贷款数额为依据认定其情节严重并没有考虑到银行追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59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