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的教化。认定罪犯无可挽救,是对人性的不信任还是对国家教化力的怀疑?在罪犯实际上是否会重复犯罪尚未确定的情况下,为使丧失犯罪能力而剥夺其生命,是 。 3、.从目的而言,死刑未能有效地遏止犯罪。 适用死刑者认为死刑可以对犯罪进行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达到抑制犯罪的功利目的。一方面,死刑用最简单、最经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09.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判决予以充分尊重和维护。该意见第5条规定:如果一、二审法官对案件适用的法律司法解释条文存在不同理解;或法律规定不明确,又无 作为区别案件事实是否明显差错标准。初审认定案件法律事实的实质性证据没有差错则为事实认定正确,不得更改;反之则认定事实错误,可以更改。差错不明显的标准应以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2.html -
了解详情
犬牙交错、错综复杂。就如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李本教授所言:随着媒体的商业化和编辑不断增加的自主权,中国媒体对社会和法律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加,并受激励在新的方向 摄录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如在法国,关于庭审辩论是否可以进行录制的问题,曾引起过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以1985年7月11日旨在规定设立法院视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20.html -
了解详情
不起诉决定时,被害人可以启动自诉程序。但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负有举证责任。试问司法机关运用国家权力,借助国家机器,尚难以证明侵害人的行为是否已构成犯罪,却要求被害人依靠 连自己在受害中所受的损失都索不回来。对于被告人或罪犯的权利和需要若不能满足,动辄被上升到人权问题,而对比比皆是的不能满足被害人权利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05.html -
了解详情
复查程序的启动;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也可以对法 院的审判工作进行舆论监督,虽不具有法律上的直接效应,但给法院增加了社会性压力。由于这些监督机制的多元化 多收案、多办案。该 立的不立,出现新的告状难。另一方面是对案件质量的影响。由于一些当事人长期信访,使得一些案件经过一审、二审、再审、再再审等多道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35.html -
了解详情
的赔偿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Ia ――伤残赔偿附加指数,即增加一处伤残所增加的赔偿比例,用百分比(%)表示,0Ia10%; 上述公式翻译过来就是:伤残 精神损害赔偿金。所以,法官在对保险公司是否承担精神抚慰金问题上标准不一致。有的判决由保险公司在不超过保险责任限额内承担的赔偿责任中,包括了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465.html -
了解详情
姆斯大法官的坏蛋论,实质上是另一种角度的经济人论、机会主义论和寻租论。用霍姆斯的坏蛋论,也可以对法官的行为进行认知。 霍姆斯把法律定义为对法院 才知道事实的真相,才知道案件是否被冤枉。在遭遇到不公正的判决时,他们应当有权利有机会讲出来。第一,他们应当有权利批评法官的不正确判决。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162.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般的法律方法。根据上述定义,我们是否可以提出这样的质疑 :不是站在维护法治的立场上,根据法律分析事实、解决纠纷的方法是什么?在此有两点需要说明: 依据职权优势完成交易过程,是既得利益者,下位法官是预得利益者或剩得利益者。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二审法官对一审法官的控制交易,一审法官一般要被动的服从二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798.html -
了解详情
3项的规定,于1999年11月3日判决如下:⒈撤销二审判决中对二被告人的量刑部分;⒉以故意杀人罪分别判处被告人宋某、许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 ,主动地、积极地实现犯罪目的,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在客观上,行为人可以实行积极的作为,也可以实行消极的不作为;其三,意志坚决。行为人往往预谋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57.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区别案件事实是否“明显差错”标准。初审认定案件法律事实的实质性证据没有差错则为事实认定正确,不得更改;反之则认定事实错误,可以更改。“差错不明显”的标准应以 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判决予以充分尊重和维护。该意见第5条规定:“如果一、二审法官对案件适用的法律司法解释条文存在不同理解;或法律规定不明确,又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