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 ,历史渊源一直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作为法律制度在刑法中地位的真正确立,是1791年的法国刑法典。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正当防卫制度,是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所鼓吹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73.html -
了解详情
适当:即犯罪情节是犯罪分子进行犯罪行为的过程中所为的影响行为社会危害性及行为人危险状况,进而决定如何对犯罪分子定罪量刑的具体事实。 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犯罪情节的只有 《政治与法律》,1984年第5期第49页。 ④ 第3页 马克昌著《略论罚金刑》,载《西南政法学院学报》,1981年第3期第38-39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31.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实际是一个法律概念。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牟取经济利益或者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妨害国家对职务行为 罪名或由故意构成或由过失构成。 (3)职务犯罪行为与公务的关联性。我国刑法规定的职务犯罪种类繁多,每一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各异,这是它们的个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86.html -
了解详情
的弊端,一方面为法官滥用司法权创造了条件,使司法权面临失控的危险;另一方面,人们无法预测自己的行为后果,法律所应蕴涵的神圣价值因之受到根本动摇。 另外,我国现行 在立法上有很不完善的地方,但主要的还是法律所确认的权利得不到最有效的保障。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有法不依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我国刑法严格禁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333.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因此,公安机关中只有履行侦查、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才是刑法意义上的司法人员,这些人在履行职责时,徇私情、私利,故意使有罪的人不受 刑事案件罪定罪处罚; (二)对徇私枉法罪中有罪的人的认定。 我国刑法规定的徇私枉法行为,其罪状之一就是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29.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的全部计划进行,在使该构成要 件的保护客体直接受到危险的行为中明确表示出来时,就有存在实行的开始。 我国刑法理论认为,着手实行犯罪体现了主客观的有机统一 了着手的开始 时间,并且也背离了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定义本身,缺乏理论上的依据。依拙见,行为人 以直接犯罪为目的,开始不实施其应当作为且能作为的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44.html -
了解详情
开始非法制造大炮,司法机关也破获了几起此类案件,对此类案件的处理遇到刑法上的困难,因为刑法规定有非法制造枪支罪,但并未规定非法制造大炮罪,对此类案件 衡量,前者重,后者轻;第二,轻重行为的性质相同,并且具有递进关系或者高度类似性。所谓递进关系,本文前面已有论述,此处再举一例,我国刑法第201 条有一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317.html -
了解详情
所能接受的限度内。只有法治观念的唤醒和强化才能够使法律上的行为有一个可靠的保障,刑罚通过排除违反规范的行为,确证规范的有效性,使人学会对法律的忠诚。 死刑制度的产生和广泛适用是英国刑法中死刑执行由野蛮走向人道的众多表现之一。同时,各国学者对于刑罚谦抑性、节俭性的研究和我国对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研究都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430.html -
了解详情
,则显然如持取消论者所言,有违我国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理论。因为,行为人主观上只有一个故意,客观上只有一个刑法意义上的行为,从而只该当了一次故意杀人罪 前一犯罪是后一犯罪必备方法、必经过程,后一犯罪是前一犯罪必然结果范围之内的主张。且不说如此限定,根本解释不了本文前述两例,单说何谓必备方法、必然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87.html -
了解详情
的前提,没有自由意志,便无法形成犯意。既然在被迫行为中被迫者已失去了相对的自由意志,则被迫者就不具有刑法上的犯意;不具有犯意这一必不可少的犯罪 :《犯罪形态通论》,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267页。)可见,对于死伤胁迫下的被迫行为, 我国刑法认为构成犯罪,行为人是胁从犯。因为行为人“知道自己参加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