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程序的高程度保障、将漫长的时间花费在羁押过程、最后只将被定罪的极少一部分执行死刑,决定了该项制度的成本必然是昂贵的。据估计,在美国,每执行 的展望》,《刑事法学》2004年第11期。 [10] 参见陈兴良主编:《中国死刑检讨》,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4--5页。 [11] 参见前引罗吉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000.html -
了解详情
正当程序的必要性其次寓于人的生命的不可逆转性之中。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 就决定了生命具有一旦失去即不复拥有的不可逆转性。(注:边沁认为,可逆性(亦译 的实际执行的程序,无论是赦免还是减刑,都以对被判决死刑者暂不执行死刑为前提,因此,只要确立了赦免或者减轻程序,便必然衍生出为请求与批准赦免或者减轻死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09.html -
了解详情
出后者,则不能说是正当的。这样的思路应当可以成为辩护思路,并且应当可以被法院采纳。说到这里,就又不得不回到审判委员会来:如果辩护律师好不容易当庭感染了 准则相悖,因此,应适当延长执行死刑的时间。 [15] 这样做的一种极有可能的后果是,等到法律援助机构最终做出给予法律援助的决定并指派律师时,提供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83.html -
了解详情
,与恢复性司法相比,刑事和解更宜认作被害人补充主义。 刑事和解中被害人的补充性地位决定了其并不会对加害人的利益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因此也不会同诉讼程序限制国家 投案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的以及犯罪分子出于义愤而杀人等情况都被部分学者列为死刑判决中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情形。[80]笔者认为,与之相类似,将以加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21.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通过阅看一审法院的卷宗材料形成判断,然后通过合议庭评议形成意见,最终由审委会决定最终裁判结论,裁判的过程是一个行政化、秘密的决策过程。缺乏被告人充分参与 案件本身的特殊性,当案件进入再审程序时,往往被告人已经被执行死刑,在这种情况下再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再进行纠错,对于被告人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213.html -
了解详情
生于1836年,最后一次对蓄意谋杀罪执行死刑发生于1841年。自那之后,只有杀人犯被处决,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杀人犯都被处决。⑥这种变化后面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达成一致的公式实际上是老调重弹,即在五年内暂停执行死刑(期限截止到1970年7月31日),但是除非议会两院都决定不可以以肯定性的决议终止该期限,否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080.html -
了解详情
下,对监狱里最后一个故意杀人犯,也要对其执行死刑以后,方可执行他们已经达成的解散社会的决定。[1]死刑当然是在社会生活中才能存在的一种法律制度, 的强制措施的结果。因为权利问题,无论安排得如何得当,或者如何值得称赞,人类可以被认为只考虑他们自己,这个尚未用法律加以调节的社会状态的理性观念,必须作为我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005.html -
了解详情
遵循民意的义务。尽管大多数的民众持反对态度,法国、德国、英国及加拿大仍然废除了死刑。自其时始,这些国家一直坚定地坚持——尽管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公众情绪本身并不能 审判程序的高程度保障、将漫长的时间花费在羁押过程、最后只将被定罪的极少一部分执行死刑,决定了该项制度的成本必然是昂贵的。据估计,在美国,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65.html -
了解详情
生命倍加珍视——在认真对待自身的生命的同时,也认真对待他人的生命。生命的不可逆转性决定了错杀与滥杀的不可补救性。这便迫使我们在不得不杀人的同时,也不得不竭尽 实际执行的程序,无论是赦免还是减刑,都以对被判决死刑者暂不执行死刑为前提,因此,只要确立了赦免或者减轻程序,便必然衍生出为请求与批准赦免或者减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03.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情况是指法律上仍然规定有死刑条款,亦运用死刑条款判处死刑和执行死刑,不特别指明死刑使用的时效限制,但却规定对死刑适用的严格限制条件,比如死刑的 ,也就决定我国不具备废除死刑的经济条件。 从经济体制方面来看,我国过去长期实行的是公有制一统天下的计划经济。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经济管理秩序、公共财产被视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