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隙,但却不仅不利于认识错误时的处理,而且可能形成处罚不均衡的局面。例如,行为人误以为本人同意而摘取其器官出卖的,虽然主观上有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陈洪兵(1970-),男,湖北荆门人,法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从事刑法解释学研究。 【注释】 [1]相关论著可参见张明楷: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089.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还把责任原则视为宪法原理,它在1966年10月25日的判决中指出:对刑法上的不法行为的刑罚以及其他不法行为的类似刑罚的制裁等一切刑罚均以存在责任 存在关于对方不是幼女的认识错误,又由于这种认识错误是客观原因引起的,不能归责于行为人,行为人就无法产生避免违反不得奸淫幼女这一刑法规范的动机。即使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726.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还把责任原则视为宪法原理,它在1966年10月25日的判决中指出:对刑法上的不法行为的刑罚以及其他不法行为的类似刑罚的制裁等一切刑罚均以存在责任 存在关于对方不是幼女的认识错误,又由于这种认识错误是客观原因引起的,不能归责于行为人,行为人就无法产生避免违反不得奸淫幼女这一刑法规范的动机。即使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457.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界在违法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等方面产生了诸多错误认识。违法(gesetzwidrig)是对行为不符合法律要求所作的客观评价,这一 主观上还必须具有过错。[5]学者在论述该观点时,往往借鉴民事侵权法、刑法上的违法(不法)学说,认为行政行为违法必须是造成社会危害、行为人有主观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162.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之外,诈骗罪(既遂)在客观上必须表现为一个特定的行为发展过程: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对方陷入或者继续维持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或交付)财产行为人取得或者 事实真相的行为,似乎有一定的欺骗因素在内,但是,该行为是否能够被评价为刑法上的诈骗罪的实行行为,不无疑问。其实,即便在订立合同之时,A有欺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54.html -
了解详情
并且,对于每个人的义务来说,这就是:不得破坏你作为非侵犯者的角色。 非侵犯在刑法上同样不是指不要成为侵犯的原因,而是指不要为侵害负责。对此,我要再补充一个 缺乏一种利益侵害,但是,人们对这种理由是要摇头的,就象这一点在过去被错误地认识了的一样。但是,只要社会还需要一个有组织的家庭,从婚姻这一面说,家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16.html -
了解详情
,常常以刑法为基本参照,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时代对刑法概念的认识状况,也深刻影响着刑法学者对刑法概念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观点。因此,经过对上述法律概念 是法院认定为或国会不断规定为足以伤害公共利益,因此必须应用刑事诉讼程序加以处理的错误行为。当我们听到一位公民呼吁,应该有一项法律惩治,他是在表达他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40.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界在违法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等方面产生了诸多错误认识。违法(gesetzwidrig)是对行为不符合法律要求所作的客观评价,这一 主观上还必须具有过错。[v]学者在论述该观点时,往往借鉴民事侵权法、刑法上的违法(不法)学说,认为行政行为违法必须是造成社会危害、行为人有主观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69.html -
了解详情
已有很大的分歧。坚持社会责任论的学者仍坚持认为,公民有知法的义务,只要法律上已经规定为犯罪行为,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性质的误解,不影响故意的成立。如不知法能 也有例外。日本的大审院也有认为法律认识错误有相当的理由时可阻却故意的成立。[14](P128)在美国,有刑法学者曾提出:精神不正常的罪犯通常因为不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80.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这种致伤动作本身为该项运动项目的规则所允许,这种伤害一般不能认为具有刑法上的非法性。如在足球比赛时,依据“合理冲撞规则”所实施而引起伤害的动作 “他人”完全同一。故意伤害致死也是如此。B与C的身体均受刑法保护,发生对象认识错误或打击错误并不影响A的伤害行为性质,理当以故意伤害致死论处。(3)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02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