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的物的所有权,买受人支付买价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买卖合同的本质是什么?古今中外学者一致认为是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 由物权法来规定。事实上,不动产登记和动产占有交付的规则,正是物权法的基本内容。 第三个问题,是第三人的合法利益保护问题。虽然在法学上第三人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85.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在《侵权责任法》中欠缺规范基础,因此《物权法》第34条引致《侵权责任法》中的哪个规范就成为一个问题。 (二)另一种解释 , Sachenrecht, Bd.1,1990, S.251.王泽鉴教授认为返还原物所有权的内容是将物复归于所有人之事实上的支配(王泽鉴:《民法物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193.html -
了解详情
的这种思想被后世所继受。近代的所有权的全面支配权,并不是各种权能的综合,它的内容是混而为一的东西。所有权中即使设定了他人的用益物权或担保物权,当这些 。 (二)笔者的回应 1.假如服从了反对意见,放弃母权一子权结构及其理论,会是什么结果呢? 在典型物权场合,放弃母权一子权结构及其理论,如何回答定限物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983.html -
了解详情
才有可能形成物权。但是作为债权关系标志的合同是如何确定物权的?物权化的标志是什么?依据物权法理论,物权法中的物权应当体现三大原则:物权法定、公 的。[ 8 ] 因此,虽然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性质的内容是土地承包合同的主要部分,但是在实践中不可忽视土地承包合同作为债权性质的存在,从物权和债权两方面对承包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02.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尽管区分原则和形式主义原则是物权行为理论的构成部分并应贯穿于物权法的始终,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的使用却必须存在第三人这样一个大前提,如果不存在第三 与物权行为没有联系。这里就不得不讨论不当得利的主旨问题,不管不当得利产生的契机是什么,应该说衡平思想是不可缺少的,即一方已经取得了利益,但是在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99.html -
了解详情
不动产。不动产房屋的界定比较清晰,需要廓清的是: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实践中不动产物权的买卖多种多样,而《物权法》中的预告登记制度只是 )[M].张双根.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425 【4】 余能斌.现代物权法专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404 【5】 房绍坤,吕杰. 创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970.html -
了解详情
的结论及完善《物权法》相关内容的理论建议。 二、强制转让物权发生的前提 考察物权转让之法律维度,首先应当考察强制转让物权发生的前提是什么。物权转让本 (草案)修改情况汇报》,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著:《物权法立法背景与观点全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3、51、62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045.html -
了解详情
不可就事论事,一定要弄清楚当事人的真实目的,弄清楚案件的实质是什么,避免上当事人的圈套。 (三)因事实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 物权法草案(第二次审议稿)第 法于理均无违背。按照本条规定,发生物权归属及其内容的争议的利害关系人,享有确认物权请求权,亦即发生物权争议的任何一方,都可以行使这个请求权,向法院提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88.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尽管区分原则和形式主义原则是物权行为理论的构成部分并应贯穿于物权法的始终,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的使用却必须存在第三人这样一个大前提,如果不存在第三 与物权行为没有联系。这里就不得不讨论不当得利的主旨问题,不管不当得利产生的契机是什么,应该说衡平思想是不可缺少的,即一方已经取得了利益,但是在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65.html -
了解详情
交易关系的干预,但法律上为什么要设立不动产登记制度,登记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关于登记的功能问题,一些学者概括为物权公示效力、物权变动的 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84页。)如果登记所记载的权利人与实际的权利人不一致,第三人相信登记所记载的内容,与登记记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