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中,从偏重于事实层面的考量向偏重于价值层面考量的转移。相当因果关系当然也有法律价值(政策)的渗入,但其基础还是自然规律或者说公众的一般认识,法规目的说 ,甚至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倒退。 七、结语 本文专门论述侵权故意与过失的区分及其意义。其实质主要在于论证故意侵权的独立性:即,在侵权法上,故意与过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895.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认为,行为能力要求有比责任能力更高的意思能力。因为,法律行为旨在追求一种法效生活,需要有交往关系中平衡和合理计算利益的智慧,所以应该有较高的意思能力, 意思能力较之于处于判断层次上的识别能力程度要高得多。参见李庆海:《论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责任能力》,《法商研究》1999年第1期,第69、70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896.html -
了解详情
浅论民事诉讼目的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2003级2班 李涛 610225) 内容摘要:只有民事诉讼目的的研究发展了,民事诉讼主体、诉讼职能及其划分、诉讼原则 诉讼法学的一个极为重大的理论课题。民事诉讼目的论与讼权论、诉讼标的论、诉讼法律关系论、既判力论等理论共同构成民事诉讼法的基础基本理论,目的论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1.html -
了解详情
:保险事故与被保险人过错间之关系及其法律调整模式,历来为保险立法之重点与难点。近代以来,一般规则及其模式为:通过立法及其解释将保险事故之范围定性为“ ,在解释上应当将重大过失排除在保险事故范围之外。理由如下:首先,我国民事立法之原则每每将‘重大过失与故意同视“;保险人既然不承保因被保险人”故意行为“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41.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家庭身份而形成的法律关系。表面上看,该条涉及到的是不同的个体作为主体,实际上表达的却是同一个体在人生不同阶段(时间存在意义上)所享有的 ,此一转折使得现代生活秩序建构的出发点不再是公共德性(communis),而是个体理性利益及其计算。当个体成为政治思考的基本单位之后,任何一种从此出发的理论类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195.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家庭身份而形成的法律关系。表面上看,该条涉及到的是不同的个体作为主体,实际上表达的却是同一个体在人生不同阶段(时间存在意义上)所享有的 此一转折使得现代生活秩序建构的出发点不再是公共德性(communis),而是个体理性利益及其计算。当个体成为政治思考的基本单位之后,任何一种从此出发的理论类型,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255.html -
了解详情
使其平等拥有自主地追求实体利益及程序利益的机会。[3]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程序保障论是宪法关于保障公民财产权及自由权在程序法上的体现。在确保裁判公平 再审为申诉。 2.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对象过窄。《民事诉讼法》第181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不得申请再审。《意见》第207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05.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法律利益具有预决意义,一旦一方当事人败诉,该当事人和第三人之间就可能产生返还请求权或者赔偿请求权。应该承认,权利人和处分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与受让人与处分人 请求权第三人直接承担责任》,载《人民司法》1993年第4期;廖永安《论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3.html -
了解详情
翻译人员等)。 诉讼标的,即存在于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并要求法院以裁判的形式予以解决的法律关系。 诉讼依据,即当事人提起诉讼和进行诉讼的事实上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 ((( 毕玉谦著:《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70页。 ((( 柴发邦主编:《体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77.html -
了解详情
的基本内容,有助于体会和理解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和谐这一命题的意义。 (一)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与构成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以下简称诉讼主体) 与作用为依托的;而诉讼主体的地位与作用,又以诉讼主体的目的和任务为依归。 三、民事法律诉讼关系主体的对抗、成因及其结果和影响 (一) 民事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3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