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公众法律意识日益现代化,人们不赞同死刑的态度又使得废除死刑的规定保留至今。当前不恢复死刑的理论基础是:在人道的刑法中死刑应当被严格拒绝,一是因为它 、诉讼外调解、行为人与被害人和解以及非刑事处罚等。犯罪控制的主体分为官方和民间两类,官方的机关和人员主要有:立法者、警察、刑事司法机关、缓刑帮助机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28.html -
了解详情
在诉讼中所具有的司法监督者的身份,因而对法官在量刑上的自由裁量权具有较大的制约性,这也是对法院量刑的事前监督。 二、量刑建议权的理论基础 (一)合宪性与合法性理论 关于我国的检察机关在公诉案件中行使量刑建议权的法律依据问题,有人认为法律对此是没有授权的,原因是刑事诉讼法没有明文规定检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62.html -
了解详情
,而与证据无涉,主张非法证据的启动权归于被告人。这种证据评价模式存在的理论基础是,检控方持有关于自白任意性证据的条件得天独厚;此外,嫌疑人在被羁押或监禁 第139页。 [47]宋英辉、何挺:《公诉认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现状与构想》,载陈泽宪主编:《刑事法前沿》(第五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800.html -
了解详情
坦白,亦能在现有的司法资源条件下提高惩罚率。而坦白从宽的政策正是坚持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结果。该制度的设置主要理论基础是博弈论,通过设置不同 的内容及适用范围 1950年,就职于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提出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413.html -
了解详情
的状况为标准。基于这一看法,对于过失犯罪,可以应用刑事和解。 2.适用对象 如前文所述,刑事和解制度应适用于所有主观恶性不大,真诚悔罪,并最大限度使 社会关系的整体恢复。司法机关对刑事和解过程的必要引导和管理,有利于保障刑事和解的合法性,从而实现刑事和解的目的。 其次,刑事和解与民事和解不同,有很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76.html -
了解详情
限制处罚范围。正因为如此,刑法第3条前段的规定具有存在的理由;也因为如此,我国刑事司法机关不应当盲目进行刑事和解,片面追求提高不起诉率;还因为如此,在行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55页。 ⑻[德]亚图考夫曼:《类推与事物本质兼论类型理论》,吴从周译,台湾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版,第8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75.html -
了解详情
宽松处理,而应是宽严有度,宽严结合的宽严相济的方向发展。 (三)中国传统刑事政策理论德礼与刑罚的关系 中国最正统的刑事政策通常被认为是基于德礼与刑罚 政策的手段便成为无源之水。近年来,我国的刑事司法不断出现对犹豫处遇和刑事和解的探索和实践。尽管这些公布的个案的实际效果是好的,但这些实践也同样缺乏有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895.html -
了解详情
起诉决定。[4] 参考文献: [1] 刘方权、陈晓云:西方刑事和解理论基础介评[J] .云南大学学报( 法学版) , 2003, (1): 45. [2] 马静华、陈斌:刑事契约一体化: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发展趋势[ J] .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8): 15. [3] 刘凌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79.html -
了解详情
的状况为标准。基于这一看法,对于过失犯罪,可以应用刑事和解。 2.适用对象 如前文所述,刑事和解制度应适用于所有主观恶性不大,真诚悔罪,并最大限度使 社会关系的整体恢复。司法机关对刑事和解过程的必要引导和管理,有利于保障刑事和解的合法性,从而实现刑事和解的目的。 其次,刑事和解与民事和解不同,有很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600.html -
了解详情
意见的关系。 限于篇幅,本文不准备论述公众意见与司法判决正当性的一般理论。但我仍想简单地交代我对这个问题的基本理解:专家、公众和领导组成了当代中国 的事实问题还是法律问题?关注的是个案适用的妥当性还是政策性的论争? (一)公众关注案件的性质 从法学学科分类而言,通常把案件分为刑事、民事、经济和行政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9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