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举构筑了开放的犯罪构成,无疑值得肯定,但过于开放的犯罪构成可能会使刑法保护范围漫无边际进而导致司法认定上的困惑,因此,对何谓其他有害物质亟待明确。 3 和空间,不致于阻碍经济的发展。此乃其一。其二,危险犯一般不存在解决刑法因果关系问题,从而大大减轻了公诉机关指控犯罪的压力。其三,国外普遍认同危险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062.html -
了解详情
将直接决定是否将某一行为定性为犯罪。 从一般意义上看,刑法因果关系中的原因有两层:第一层是事实原因(CAUSE IN FACT) ,第二层 。利益多元化与法治秩序[J].法律科学。1997,(4)。 [12]陈兴良。刑法哲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50. [13]高铭暄,马克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90.html -
了解详情
将直接决定是否将某一行为定性为犯罪。从一般意义上看,刑法因果关系中的原因有两层:第一层是“事实原因”(CAUSEINFACT),第二层是“法律 。利益多元化与法治秩序[J].法律科学。1997,(4)。[12]陈兴良。刑法哲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50.[13]高铭暄,马克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29.html -
了解详情
应增设研发、生产、销售危害人体健康添加剂罪。 【关键词】危害人体健康添加剂;刑法漏洞;修改完善 【写作年份】2012年 【正文】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要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具体个罪的刑法因果关系只能是直接因果关系还是可以包含间接因果关系或只能是间接因果关系,要根据行为性质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5566.html -
了解详情
(possession)在1962年美国《模范刑法典》(Model Penal Code)公布以来被多数州刑法视为是与作为和不作为并列的第三种犯罪行为形式。对物品的控制 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第一层是第二层的物质基础,第二层则是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核心内容。从事实原因筛选法律原因的标准是什么?对此有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64.html -
了解详情
传统法律文化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33.35.)所 以,工具化的刑法虽然仍然以正义、至善为旗帜,但表现出来的却是非理性的赤裸 裸的 带有很深的哲学概念法学化的色彩,给理论和实践带来很 大的混乱。(注:张绍谦.刑法因果关系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54.97.)实际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91.html -
了解详情
危险犯的危险从危害结果的范畴中剔除了出去。[12] 1993年出版的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刑法学通论》一书在表述危害结果的概念时指出: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犯罪客体 危害结果,将与危害结果无关的纯哲学意义上的后果纳入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果的范畴内,便会使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从一定程度上悖离为解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5.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1996年国家立法机关正式决定修改刑法典后,中国刑法学界许多学者一方面直接参与了刑法典的修订和讨论,另一方面则围绕刑法典的修改和完善问题,发表 包括《共同犯罪论》(陈兴良)、《犯罪主体论》(赵秉志)、《刑法因果关系论》(张文、龚明礼)、《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践》(赵秉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5.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危害性程度区分罪与非罪;四是强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刑法理论问题。 〔二〕徘徊时期〔19581977〕 1958年以后,在批判修正主义和反右派 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论教唆罪》、《刑法因果关系论》等专题论著的出版为标志,刑法学研究开始走向专题性深入研究;以社会主义刑事责任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60.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危害性程度区分罪与非罪;四是强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刑法理论问题。 〔二〕徘徊时期〔1958—1977〕 1958年以后,在批判“修正主义”和 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论教唆罪》、《刑法因果关系论》等专题论著的出版为标志,刑法学研究开始走向专题性深入研究;以“社会主义刑事责任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