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仲裁机构解决,起到为法院受理案件分流的效果。 (二)、对现行民事诉讼调解进行适当改造,将传统民事诉讼调解向司法ADR转型,即使得调解 调解制度的重构中,有必要规定:经过庭前调解程序未达成协议的案件在开庭审理后一般不再组织调解,告知当事人可以进行庭外和解,如和解成功可以申请撤诉。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933.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强化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弱化了法院调查取证职权,顺应了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发展方向。改变了长期以来当事人举证时限无法可依的混乱局面 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对于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后的开庭审理中增加、变更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是否一律不予审理却未作规定。对此,笔者认为,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924.html -
了解详情
,开庭审理流于形式、走过场。如果仅仅从中国现行民事诉讼立法条文来看,体现了一种把案件经过审理前准备和一次性的开庭审理即告终结的两阶段结构作为原型的立法精神 的审前准备程序有以下问题: 第一,我国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仅仅从法院从事审判工作的角度出发,忽视了诉讼当事人在准备阶段的主体地位。审前活动的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27.html -
了解详情
,开庭审理流于形式、走过场。如果仅仅从中国现行民事诉讼立法条文来看,体现了一种把案件经过审理前准备和一次性的开庭审理即告终结的两阶段结构作为原型的立法精神 的审前准备程序有以下问题: 第一,我国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仅仅从法院从事审判工作的角度出发,忽视了诉讼当事人在准备阶段的主体地位。审前活动的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553.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没有提出的,而法院考虑的法律见解符合民事诉讼目的。相反,那种留待判决中说明理由,有可能造成突袭性裁判的做法并不可取。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判例表明,如果 判后答疑作为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而得到立法的认可。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判决已经作出,即使当事人对判决仍有不满,也无法在同一审级中通过再次开庭以弥补有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06.html -
了解详情
严谨的司法秩序造成一定混乱。笔者曾接触到这样一则案例,被告在接到起诉书及开庭传票后邮寄回一份答辩状,未提交任何证据,并电话告知一审人员你们缺席判决吧 方式比较隐蔽,审判实际中应予注意。 (六)诉讼保全与拒绝履行 近来,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保全请求越来越多,法院的诉讼保全其实就是诚信丧失而矛盾激化的产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42.html -
了解详情
比较 1、美国。美国是实行彻底当事人主义民事诉讼模式的国家。根据《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16条第3款第15项规定法院可以在审前会议的事项中确定允许 分析可知,举证时限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如果把举证时限的临界点定在一审开庭前,就意味着必须在审前准备程序中冻结双方的争执点,一次性解决证据的集中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197.html -
了解详情
若干问题的意见》又进一步将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未回避的;未经开庭审理而作出判决的;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的; 诉讼,何时或何种内容、范围及对何人起诉,原则上由当事人决定,国家不能干预,要求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应当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而我国现行的发回重审标准,体现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10.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长期以来在民事诉讼中一直实行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法院包揽了当事人在诉讼中一切事务,当事人只要一张诉状递到法院,法院就要利用职权去调查收集证据,即使开庭,也 ,诉讼请求明显矛盾,审判人员也不提示当事人予以更正,消除矛盾,致使开庭审理后,被驳回诉讼请求;还有的当事人分不清答辩和反诉,把反诉的内容混合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70.html -
了解详情
当庭无法查清的,则不予当庭认证,待暂时休庭后,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挥合议庭成员的作用,互相交换意见,然后再继续开庭认证,或者宣布休庭,待法庭调查核实 参考》1-3。 [2]1993年7月东南大学出版社,《民事诉讼法学》。 [3]1995年5月人民法院出版社,《审判管理操作规范》。 作者:南昌县法院 严潇君...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9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