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行为仅指出了种属关系,就是说防卫行为分为正当防卫行为和不正当防卫行为两种,对什么是防卫行为则未作界定,同时也犯了同义反复的错误;第二,把正当防卫界定 大的合法权益,不得已而损害第三者较小的合法权益,可按紧急避险处理。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生命与生命之间是不能用价值来进行比较的。如为保全自己性命不得已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100.html -
了解详情
《侵权责任法》第9条及第35条的上述规定看,首先是过错责任,其次是份额责任。 那么,相应的责任与相应的赔偿责任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认为,二者都是过错责任和 不具有不法性,故不应承担责任;但对于攻击型紧急避险,即因避险而损害的物并不是引起险情发生的物,对其实施攻击完全是由于弃小保大的经济合理性目的,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04.html -
了解详情
时,顾及体系上的一致性,需要参照民法上违法性的判断结论,这也是当然的。可问题是,什么是民法上的违法性?独立的违法性判断在民法上是否必需?如果民法中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那么,能否据此认为紧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908.html -
了解详情
人推下海而使自己终于得以生还,等待着他的是什么呢?在中国刑法中,理论上的通说认为,实行紧急避险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要避免的损害, 129)由此决定,依据利益平衡原则,对中国刑法从观念、制度到运行进行全面变革,是中国刑法现代化伦理品格重塑的必由之路。 (一)变革刑法基础观念 刑事政策的选择必须建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36.html -
了解详情
对应关系,犯罪本质由刑法规定,犯罪构成体系却可以选择适用。在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场合,犯罪构成的判断是惟一性的,犯罪构成并未被虚置。社会危害性比法益的 还关心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尽量少些。我们已经看到,什么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尺,即犯罪对社会的危害。这是一条显而易见的真理,尽管认识这类明了的真理并不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38.html -
了解详情
对应关系,犯罪本质由刑法规定,犯罪构成体系却可以选择适用。在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场合,犯罪构成的判断是惟一性的,犯罪构成并未被虚置。社会危害性比法益的 还关心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尽量少些。我们已经看到,什么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尺,即犯罪对社会的危害。这是一条显而易见的真理,尽管认识这类明了的真理并不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64.html -
了解详情
人推下海而使自己终于得以生还,等待着他的是什么呢?在中国刑法中,理论上的通说认为,实行紧急避险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要避免的损害, 129)由此决定,依据利益平衡原则,对中国刑法从观念、制度到运行进行全面变革,是中国刑法现代化伦理品格重塑的必由之路。 (一)变革刑法基础观念 刑事政策的选择必须建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06.html -
了解详情
罪过理论来加以解释的;对于刑法第20 条、第21 条有关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规定,我们一直是用犯罪阻却事由或者用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这种价值评价通过量化的标准在进入到刑法之中,在刑事立法上又会面临着什么问题呢?即使按照赞同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学者的观点,根据期待可能性设计的情形无所不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38.html -
了解详情
罪过理论来加以解释的;对于刑法第20 条、第21 条有关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规定,我们一直是用犯罪阻却事由或者用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这种价值评价通过量化的标准在进入到刑法之中,在刑事立法上又会面临着什么问题呢?即使按照赞同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学者的观点,根据期待可能性设计的情形无所不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41.html -
了解详情
则是基本上只取决于受害人的意志,受害人知道了实情时应 该会同意的情况与受害人事实上已经同意的情况没有什么区别,被视为这种事由的主导思想。[10]应该说第二种观点是合适的 是其阻却违法的根据则失之过偏。第四种观点认为推定承诺是一种与紧急避险相类似的行为。但是笔者认为,就不重视被害人意思倾向这一点上,似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