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职务上的便利,因而完全可以构成共同实行犯。 2.双方都有身份但未利用共同职务上的便利是否构成共同实行犯。通说认为,只要双方都有身份,无论是利用一方职务上 年版,第270页。 3我国刑法学著作中以此理念而给身份下的定义千篇一律地都只是谈犯罪行为人的身份而忽略不计作为行为对象的人的身份,显然犯了片面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56.html -
了解详情
非法行为的公约》(即蒙特利尔公约)、1988年的《制止在为国际民航服务机场上的非法暴力行为的议定书》(加上这个应为13个,笔者注)、1973年的《 海劫持了一架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民航班机逃亡日本,我国依据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之规定向日方提出了引渡请求,但由于当时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劫机罪而不符合双重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20.html -
了解详情
键 词】犯罪故意/违法性/社会危害性 一 犯罪故意是否要求有违法性认识?这是我国刑法理论上一直以来都有争议的一个问题。 在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以前,必须明确一个前提, ,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01~202、290页。)具体到我国刑法,形式的违法性是指行为违反法秩序或法规范,即为法律所不允许;而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56.html -
了解详情
坚定的人。至于犯罪,是指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的罪;而不能是抽象的犯罪,或者一般的违法违纪行为或者悖德行为。当然,教唆犯在主观上只能出于故意。据此,我们 人实施教唆行为,促其坚定犯意,应以教唆犯论处。(注:魏家克:《略论教唆犯》,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3(2)。 )持否定说者认为:对于一个已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803.html -
了解详情
相互抑制的结果,也就不难理解。其四是年龄结构的内部关系。各国年龄模式可能各异,故起止点也不同。但从狭义理解,根据我国刑法“二分”刑事预防年龄段结构可知,我国少年犯罪 论衡》,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5、郭建安、郑霞泽:“略论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载《法治论丛》(第18卷),2003年第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60.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至于“犯罪”,是指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的罪;而不能是抽象的犯罪,或者一般的违法违纪行为或者悖德行为。当然,教唆犯在主观上只能出于故意。据此,我们 人实施教唆行为,促其坚定犯意,应以教唆犯论处。”(注:魏家克:《略论教唆犯》,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3(2)。 )持否定说者认为:“对于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7.html -
了解详情
一是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二是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下面分别予以 可以成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其理由是: 第一、遗忘物与遗失物的区分无法律上的根据。我国民事立法并末区分遗忘物与遗失物,而是一概以遗失物概括之。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66.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15页。 [2]王轶:略论侵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载于《中州学刊》2009年第4期。 [3]张新宝 ,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29页。 [24]我国《刑法》第36条第1款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99.html -
了解详情
为行政处分。起刑点偏高放纵了犯罪,削弱了刑法打击力度,助长了一些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行为,所以,应明确职务犯罪的起刑点。其次是设置粗疏,以《 国家雇员的薪水,使这一职业在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能防止腐败及滥用职权的行为的产生及泛滥的方法。虽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可以根据国情尽力提高公务员的待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77.html -
了解详情
:梁华仁、张先中:《略论合同诈骗罪的几个问题》,载《政法论坛》1999年第1 期,第72页; 另参见刘斌:《民刑法上诈欺之比较》, 载《法律科学 具有追求某种目的之故意,但这种目的却不限于取得财产上的不法利益。虽然在我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司法实践中,侵权法上的诈欺行为往往仅指财产诈欺(注:参见史尚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