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概念及立法依据 (一)刑法中的认识错误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刑法上的认识与客观实际情况存在不正确的认识。行为人发生这种错误时, 认为,此种情况,第一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有牵连,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杀害他人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杀人的行为,并且甲的死亡结果也确实是由他的行为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90.html -
了解详情
出处】《法律科学》1997年第4期 【摘要】在香港刑法中,谋杀罪既是普通法上的严重犯罪,也是制定法上的严重犯罪。制定法中虽然规定了谋杀罪的罪名, 了受害人死亡的结果。如果没有受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那么就不存在谋杀罪所要求的因果关系,因而谋杀罪也就不能成立。受害人死亡的发生,是被告人谋杀行为所必然导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187.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因此,在犯罪既遂构成的检验上,除了行为人一定的行为之外,尚须检验侵害结果的实现,以及行为与侵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32)。即扒窃行为若构成盗窃 而刑法的目的就应当是保护法益。当客观的法益遭受违法(36)行为的侵害或者威胁时,则称之为具有刑法上的违法性,同时也表明此种违法性达到了值得科处刑罚的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977.html -
了解详情
领域扩张到行政处罚、行政登记、环境污染治理等其它领域。而且,如果我们假设所有行政法上的连带责任都属于不按份连带责任,那么,为确保这类连带责任的实现 责任的基础。而共同侵权基于此,分别以具有共同过错和存在可能的因果关系为类型要素,可分别称之为主观共同侵权和客观共同侵权。主观共同侵权包括共同故意和共同过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881.html -
了解详情
完全相同,均具有该当性和违法性而足以评价为客观的违法行为(即客观不法或客观的犯罪),均须承担刑法上的法律后果。在此前提下才可能转入对后续问题的分析 具体种类,将思路由法益而转向与之关联的具体行为、具体的危害结果及其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确定是否符合客观方面要件的具体规定性。诸如同属侵犯财产法益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542.html -
了解详情
完全相同,均具有该当性和违法性而足以评价为客观的违法行为(即客观不法或客观的犯罪),均须承担刑法上的法律后果。在此前提下才可能转入对后续问题的分析 具体种类,将思路由法益而转向与之关联的具体行为、具体的危害结果及其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确定是否符合客观方面要件的具体规定性。诸如同属侵犯财产法益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51.html -
了解详情
视为宪法原理,它在1966年10月25日的判决中指出:对刑法上的不法行为的刑罚以及其他不法行为的类似刑罚的制裁等一切刑罚均以存在责任为前提的原则 的是心理责任论。心理责任论认为,不应在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仅仅存在因果关系这种客观联系时就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在行为人与危害结果之间进而存在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726.html -
了解详情
视为宪法原理,它在1966年10月25日的判决中指出:对刑法上的不法行为的刑罚以及其他不法行为的类似刑罚的制裁等一切刑罚均以存在责任为前提的原则 的是心理责任论。心理责任论认为,不应在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仅仅存在因果关系这种客观联系时就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在行为人与危害结果之间进而存在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457.html -
了解详情
变化构成的。社会行为论认为,刑法上的行为是指具有社会意义的有意识的身体动静和在现实社会中的因果关系,因此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举动,只有对社会有 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而是只定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一个罪,但在该罪的法定刑(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之外加重处罚(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215.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侵权法上的直接结合共同侵权行为实质上就是客观关联共同侵权行为。客观关联共同侵权行为构成的因果关系要件应采实质要素标准。在因客观 应负赔偿责任,犹如刑法之共同正犯。[24]主观关联共同学说的特别推论包括:第一,即使加害人能够证明其行为分担部分,对于权利受损并无因果关系,仍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9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