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背了一事不得重复评价的原则。同样道理,对交通肇事致1-2人重伤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六种情形中,也存在着重复评价。二、逃逸行为的认定在理论界对于逃逸的认定 的抢救义务的不作为时构成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的情形,在司法实践中,应该严格依照该规定的构成要素,举例:一骑摩托车撞伤他人,肇事者见受害人被撞后在呻吟又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08.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摩托车车辆受损、驾驶人石某受伤及摩托车上两名乘车人受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的交通事故。后查明,摩托车主石某无驾驶执照、醉酒驾车且有超载和违规不 进行了划分,因此应依照责任认定书主要责任的认定,对惠某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进行认定。第二种意见认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因为本案中认定惠某负主要责任的理由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8475.html -
了解详情
无异议,而对于行为人肇事后未逃逸,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否认定自首,在交通肇事罪中一直存在争议,笔者对交通肇事罪中未逃逸,主动投案,是否认定自首 目的。一、交通肇事罪中的自首问题(一)关于自首制度的法律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5921.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加重犯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社会危害性最大。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交通肇事罪中结果加重犯的罪过形式争议颇多,正确的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如何认定交通 犯罪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动机的形成和犯罪决意的确立密切相关。[9]情景因素又包含侵害对象因素,现场其他人因素,现场条件和气氛以及机遇因素。在交通肇事罪中,事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41.html -
了解详情
5年有期徒刑。⑾ 上述判决表明,在现行司法实践中是存在着对水上交通肇事行为以《刑法》第133条之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的判例的。通过本案的认定可知,水上交通肇事 有效的刑法规制?笔者认为应把死亡人数与逃逸行为两者都作为《刑法》第133条规定的加重情形,毕竟重大人员伤亡尤其是超过一定数量(比如15名)的重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454.html -
了解详情
现场的行为。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司法解释的认同。 二是救助义务说。认为交通肇事罪关于逃逸的处罚规定,其立法本意是为了督促肇事者救助被害人,而不是为了督促肇事者 伤情及事故责任的认定,根据《解释》第2条的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酒后驾驶或逃逸行为的,以交通肇事罪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97.html -
了解详情
,即逃逸前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四是虽然有观点认为,肇事者主动投案是应尽的义务,但司法实践中通常不仅对于肇事后立即投案的行为认定为自首 247569 [7] 参见[日]最判昭和46928判时644100 [8] 参见[日]冈野光雄:《交通事犯と刑事责任》,东京:成文堂,2007年,第87-89页。 [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31.html -
了解详情
实务的需要出发,针对在司法实践中处理交通肇事罪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作一简单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主体 肇事后逃逸 因逃逸致人死亡 刑事非证据 其生命,在此种情况下,被害人死亡原因是肇事者的交通肇事行为,与逃逸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在认定因肇事者逃逸而致被害人死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173.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笔者拟就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及在司法实践中处理交通肇事罪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作一简单探讨。一、关于交通肇事罪的 的逃逸行为只是一种量刑情节,即在行为人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又有逃逸行为的,应该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量刑。(二)关于因逃逸致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61.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的形式,对司法实践中许多具有争议的自首认定问题给予了明确规定,但由于现实生活中交通肇事案件纷繁芜杂,使得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认定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讨论 虽然不在现场等候,但并非为逃避法律追究而是为抢救伤员而离开现场,不认定为“逃逸”行为,应视为自动投案。如果行为人将被害人送至医院后,逃离医院,日后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1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