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应全部定为集资诈骗犯罪行为,并对其吸收的总额作为集资诈骗罪的总额。三、评析意见1、关于集资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构成本罪。因此,在法条要求上,要明确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何认定集资诈骗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呢?在最高院1996年12月26日做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852.html -
了解详情
而言,共同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犯罪。如何准确的认定共同犯罪,必须准确地把握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与单独犯罪一样,共同犯罪的成立仍以符合犯罪构成为前提,即二人以上 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有人利用该行为实施犯罪,即共同行为是由犯罪行为和非犯罪行为构成的整体行为,则不能认定为是共同犯罪。本案中李某帮助张某搬上自行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286.html -
了解详情
归案。 对李某的行为如何定性?笔者持以下观点: 抢劫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人身权和财产权),但是毕竟我国刑法将其归属为侵犯财产权益的犯罪,必然考虑其既 。本案中,李某通过暴力手段向董某劫取了100元,根据有关民法理论,认定动产移转的原则就是交付(占有),那么被害人将100元交付给被告人,被害人已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827.html -
了解详情
应否计入盗窃数额 刑法中数额犯之数额应当作为行为人主观认识的内容,如果行为人对行为对象价值数额缺乏认识或者认识错误,则只能依据刑法中事实认识错误的理论来处理 财物已经具备了概括的占有故意,应该以其实际占有的财产数额作为犯罪数额加以认定。比如行为人为偷钱连同他人的高级钱包一并偷了过来,也许行为人并不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6600.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可以分述为实行故意、组织故意、教唆故意、帮助故意。帮助故意是指帮助他人犯罪的故意。帮助犯在其心理主观上也有双重的心理状态。在认识因素中,一方面 在发生犯罪结果的场合,每一个行为人都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由于共同犯罪行为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对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不能孤立考察,应当将共同犯罪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783.html -
了解详情
应否计入盗窃数额 刑法中数额犯之数额应当作为行为人主观认识的内容,如果行为人对行为对象价值数额缺乏认识或者认识错误,则只能依据刑法中事实认识错误的理论来处理 财物已经具备了概括的占有故意,应该以其实际占有的财产数额作为犯罪数额加以认定。比如行为人为偷钱连同他人的高级钱包一并偷了过来,也许行为人并不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164.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共同故意”这一条件的要求,共同犯罪人其中的个体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不应认定为共同犯罪。就本案来讲,各被告人之间形成了共同盗窃铁路承运物资的意思联络 的单纯流露,具有社会危害性。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为犯罪作准备的预备行为也是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所以即使共谋者中有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未着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389.html -
了解详情
某、潘某的行为构成何罪出现分歧。第一种意见认为:对陈某、潘某的行为也应认定为盗窃。其理由是:1、陈某、潘某是临时加入盗窃活动的行为,有共同 ”,它属于妨害司法罪的范畴,是实施的妨碍侦查活动顺利进行而有别于最初的犯罪行为。因此,此处的“犯罪所得的赃物”明显是指已被犯罪分子所控制、掌握的,还没到手的财物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511.html -
了解详情
某、潘某的行为构成何罪出现分歧。第一种意见认为:对陈某、潘某的行为也应认定为盗窃。其理由是:1、陈某、潘某是临时加入盗窃活动的行为,有共同犯罪 的,它属于妨害司法罪的范畴,是实施的妨碍侦查活动顺利进行而有别于最初的犯罪行为。因此,此处的犯罪所得的赃物明显是指已被犯罪分子所控制、掌握的,还没到手的财物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48.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在共同犯罪可以分为事先的通谋和事中的通谋,王某后加入李某犯罪行为,属于事中的通谋,根据承继共犯的理论,后行为人就其本人加入所实施的行为构成共 ,李某已将被绑架人杀害,已经不存在绑架勒索的可能性,因而王某后参加索取赎金的行为只能单独构成敲诈勒索罪,不构成绑架罪的共犯。 【评析】 本案中,李某以勒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30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