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性,在审理方式上采用书面审查,因此,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更侧重于行政化的审批程序,这也是我国立法设置死刑复核程序时的基本定位。[9]另一种观点主张将死刑 ,载《法制日报》2006年12月29日。 [9]胡云腾等:论死刑适用兼论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载《人民司法》2004年第2期。 [10]陈卫东: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46.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做法实际效果并不好,在未来刑法典中应予防止,使之不再发生。 二、关于单位犯罪的立法完善 自从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规定单位可以成为走私罪的 ,一律予以收回,让最高审判机关来把死刑关,可以统一平衡适用死刑的标准,避免高级法院上诉审和复核审合二为一的流弊,保证杀人质量,从而有效地贯彻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52.html -
了解详情
公正,程序方面较为大意。隐性超期羁押现象的存在说明执法者也已注意到程序的重要性,但尚未提到与实体并重的高度,认为判处刑罚时羁押一天折抵刑期一天,对超期 不规范行为,为消除隐性超期羁押提供人员上的保证。 (二)修改现行立法上的不足 1.对现行立法的缺漏予以补正,对死刑复核、死缓核准及管辖权异议等羁押期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098.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按照法定最高刑而非法定最低刑追诉犯罪人,它反映出对犯罪人追诉时较为严格但过于苛刻的立法倾向,有宁可枉诉十人,不可漏诉一人之嫌。因为,在事实和 这种情况,应规定被害人不服复议时可以申请复核,即最终由各该司法机关的上级机关决定应不应当立案。(3)根据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受理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57.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剖析,探讨了切实体现公开审判原则的立法和实践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 关键词 公开审判原则;审判制度;开庭审理;法院判决 引论 公开审判,并不 代为宣判。这类案件为数甚少,不会导致过重的宣判负担。(2)是用公报的方式向新闻媒体公布, 以体现死刑复核程序的透明度。 (二)关于公开审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925.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第19期,《人民检察报》)、《非典疫情呼唤紧急状态立法》(《律师世界》2003年第9期)、《民事诉讼证据疑难问题适用》(《 事务所理论研究员,曾发表《中国电子警务建设的缺陷与完善》(《财经政法评论》2007年第1期)、《对中国死刑复核程序的思考》(《财经政法评论》2007年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082.html -
了解详情
,其结果必然是法官以隐形程序来完成他们之间的“幕后交易”。最后,由于我国程序立法上的不完善,尤其是违反诉讼法的程序性法律后果的缺失,使得办案人员、诉讼参加 、为律师会见当事人疏通渠道;(3)、严格限制第二审程序、再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中书面审理方式的适用,扩大审判公开范围;(4)、建立保障警察、证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19.html -
了解详情
,其结果必然是法官以隐形程序来完成他们之间的“幕后交易”。最后,由于我国程序立法上的不完善,尤其是违反诉讼法的程序性法律后果的缺失,使得办案人员、诉讼参加 、为律师会见当事人疏通渠道;(3)、严格限制第二审程序、再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中书面审理方式的适用,扩大审判公开范围;(4)、建立保障警察、证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00.html -
了解详情
的。办案是否符合法定的程序是衡量检验案件质量高低、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不能在诉讼期限内结案是违法的。(二)逐步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从立法上 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是立法机关应该以法律形式赋予检察机关纠正超期羁押违法行为的处分权,树立诉讼时限监督的权威性;二是明确规定死刑复核案件的诉讼时限;三是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75.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的刑事司法改革具有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辐射效应(注释1:有关死刑复核权收回及其所带来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可参见陈瑞华:《刑事诉讼的 正当的制度变革,因此切合中国司法制度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被告人认罪案件的普通程序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最初,立法机关基于对审判方式改革效果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