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活动,而将少量资金用于个人消费或挥霍的,不应仅以此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金融诈骗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具有非法 ,在证明标准上也兼采自由证明,而不是完全绝对的严格证明,没有要求达到完全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24]当然,这种突破容易导致违背罪刑法定原则,有必要对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879.html -
了解详情
经营活动,而将少量资金用于个人消费或挥霍的,不应仅以此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金融诈骗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具有非法 ,在证明标准上也兼采自由证明,而不是完全绝对的严格证明,没有要求达到完全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24)当然,这种突破容易导致违背罪刑法定原则,有必要对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874.html -
了解详情
或不能偿还就推定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认真分析行为人未偿还集资款的原因。(2)弱化非法占有目的标准,把占有理解为民法上的占有这种状态,弱化刑民界限。 1期。 [3]参见苏承涛、李俭彬:《论诈骗罪中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以两起存疑不起诉的案例为范本》,《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683.html -
了解详情
返还或不能偿还就推定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认真分析行为人未偿还集资款的原因。(2)弱化非法占有目的标准,把占有理解为民法上的占有这种状态,弱化刑民界限。( 期。 [3]参见苏承涛、李俭彬:《论诈骗罪中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以两起存疑不起诉的案例为范本》,《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668.html -
了解详情
主观上明知所窃财物数额在特别巨大以上,仅因为其客观上未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就不作为犯罪处理,那显然是放纵了犯罪。应当注意,盗窃数额或者 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采用这种用法,提出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提法。此种提法时至今日已经成为通说,1997年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35.html -
了解详情
、履行过程中的任一阶段都有可能会发生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合同诈骗犯罪。这不但符合经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而且也已经被刑法第224条所确认。所以,对于行为人在签订合同 。上述第一种观点不能成立。该观点以有无归还财产之意作为判断有无非法占有目的的标准,从逻辑上讲无异于同义反复;从判断依据上讲是将内在心理而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34.html -
了解详情
、履行过程中的任一阶段都有可能会发生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合同诈骗犯罪。这不但符合经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而且也已经被刑法第224条所确认。所以,对于行为人在签订合同 。上述第一种观点不能成立。该观点以有无归还财产之意作为判断有无非法占有目的的标准,从逻辑上讲无异于同义反复;从判断依据上讲是将内在心理而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07.html -
了解详情
举行的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座谈会明确指出,金融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2]马克昌:“论金融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人民检察》2001年第1期 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而不构成犯罪;若经营失败不能返还的,则一般以金融诈骗犯罪处理。这种“唯后果论”的做法不仅使得犯罪判定失去了客观标准,而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19.html -
了解详情
,则不能以犯罪论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信用证诈骗罪不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观点,该种情况可以信用证诈骗罪定罪处罚。笔者认为,这种结论应该说是有违刑法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其中许多内容均是从主客观相结合上提出的标准。如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非法集资骗取资金的,明知没有归还能力是从主观上对行为人的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159.html -
了解详情
,则不能以犯罪论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信用证诈骗罪不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观点,该种情况可以信用证诈骗罪定罪处罚。笔者认为,这种结论应该说是有违刑法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其中许多内容均是从主客观相结合上提出的标准。如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非法集资骗取资金的,明知没有归还能力是从主观上对行为人的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