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性,而是指客观意义上的违法性)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可。纯粹惹起说的主张可以概括为:一是,处罚共犯是因为共犯人自己侵犯了刑法分则所保护的法益,共犯的违法性 先生古稀祝贺论文集第一卷过失犯论.不作为犯论.共犯论》,成文堂2006年版,第573页。 [33] (日)曾根威彦著:《刑法の重要问题〔总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62.html -
了解详情
密切关系,但并不是一个问题。刑法理论对此存在争议。一方面,违法二元论认为,构成要件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指实行行为基于相当因果关系发生结果,故意或过失是 自己的行为及所生结果负担责任,没有因果关系则不负担责任。因此,教唆故意当然应及于作为共犯结果的正犯行为和正犯结果。客观上的教唆行为虽属修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1886.html -
了解详情
由于自己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从而表现出一定恶性,才受刑事处罚。{7} 但在近期,随着主观主义刑法理论在大陆法系的日渐式微,有关共犯从属性有无的论争以 间接正犯的结论,纵使教唆者或者帮助者对结果的发生所起的作用较小,也不具有作为从犯予以从宽处罚的余地,这明显有违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9}周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030.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的作为义务,因而具有保证人地位。在刑法上要让不作为犯与作为犯承担相同的责任,应该有一个实质的根据,这就是危险的前行为。客观归责理论与不纯正 问题出在事后无法确认合法替代行为能否避免结果时的处置。依照风险升高理论,在存在因果关系的前提下,只要行为人借由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提高结果发生可能性时,结果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848.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的作为义务,因而具有保证人地位。在刑法上要让不作为犯与作为犯承担相同的责任,应该有一个实质的根据,这就是危险的前行为。客观归责理论与不纯正 问题出在事后无法确认合法替代行为能否避免结果时的处置。依照风险升高理论,在存在因果关系的前提下,只要行为人借由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提高结果发生可能性时,结果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828.html -
了解详情
的分析被置换为实质的构成要件所保护的法益的侵害,正如扩张正犯概念的倡导者Schmidt所言,因果关系只是刑法运作的前提,只是表现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必然关系,所有 该范畴在其用于解决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同等地位时被首次提出。他认为,决定性的归责基础是个人的控制中心与可以导致结果的身体举动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62.html -
了解详情
还是举刑法学上的例子加以说明。长期以来,刑法学上的因果关系被武断地区分为必然因果关系与偶然因果关系,⒃其中,前者是指先行现象与后续现象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寻找和补充该类型应该具备但在立法上却有欠规范的要素。如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过失犯的注意义务等内容的补充就是类型补充的具体表现。 类型补充的基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58.html -
了解详情
人认同的基础或者平台上集中精力讨论诸如犯罪成立理论、不作为、因果关系、共犯论、犯罪形态、刑罚正当根据等根本性问题,使刑法学研究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并出版一些高水平 自然的联系,而非实质的、社会意义上、规范上的联系,所以会得出不作为犯可能无因果关系,但客观上可以归责这种难以理解的结论。(2)对于前述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01.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的认识,应根据这种社会生活上的一般经验加以判断。行为人的预想与实际的因果关系进程不一致,没有超出犯罪构成所确定的一般经验范围的,属于同一性质的因果关系错误 是两个行为,应各自独立构成犯罪(牵连犯)。在这些国家的学说中,自然将这样的例子作为一种因果关系错误的类型。我国刑法未将遗弃尸体规定为罪,对杀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51.html -
了解详情
。 【关键词】间接正犯 共同犯罪 直接正犯 正犯性 因果关系 刑事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种犯罪现象,间接正犯古已有之。但上升为刑法学上的概念却 分则规定的客观构成要件行为的性质? 分析利用者的行为结构:利用者的行为:利用行为+不作为;利用者在犯罪意图支配下对被利用者进行利用(唆使、诱惑、欺骗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55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