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不同含义,前者是指需要由国家和社会采取适当对策和措施进行预防的危害社会行为[5],后者是刑法条文中明确禁止的危害行为。刑法上的犯罪是由犯罪学中的犯罪筛选而 结论:制刑和用刑、行刑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不能不加区分地在这三个阶段中讨论刑罚目的。制刑是刑法立法的重要环节,将刑罚目的延伸到刑事立法阶段不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716.html -
了解详情
等。这些公约明确规定,对严重侵犯人格尊严的犯罪必须采取包括刑法在内的各种法律对策和社会对策予以坚决禁止,这是世界各国义不容辞的国际义务。[30] (5)获得人道主义待遇权 要件的故意,主要是指对公约中规定的危害行为的认识和对该行为实施终了的追求,而不包括对危害结果的心理状态。《禁止酷刑公约》第4条第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98.html -
了解详情
宽松的处置。具体表现在:1.非犯罪化:是指对于以往作为犯罪处理的危害行为,在立法或者司法上予以犯罪排除的转化。立法上的非犯罪化,即对于以往由刑法规定为犯罪的 ,美国有23个州制定了有关三振出局法。目前,各国刑法对于实施危害行为的惯犯与累犯也都规定了超常严厉的制裁措施与制度。例如,对于常习犯、累犯等处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937.html -
了解详情
的处置。具体表现在:1.非犯罪化:是指对于以往作为犯罪处理的危害行为,在立法或者司法上予以犯罪排除的转化。立法上的非犯罪化,即对于以往由刑法规定为犯罪的 ,美国有23个州制定了有关三振出局法。目前,各国刑法对于实施危害行为的惯犯与累犯也都规定了超常严厉的制裁措施与制度。例如,对于常习犯、累犯等处以保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921.html -
了解详情
成为刑法保护适应网络著作权犯罪的新动向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危害后果判断的复杂化 传统环境下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危害后果判断主要依据违法所得数额、非法经营额等有形标准来 定的原则,仅仅适用于传统的复制发行行为的刑法第217条规定是不应被具体应用于新型的网络传播行为。两高的司法解释有超越立法之嫌,在法理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48.html -
了解详情
对我们不乏启发、借鉴之用。 (一)严厉的刑法防控模式:以德韩为代表的大陆法系 在立法传统上,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对于诽谤罪设置了较为严密的规 行为,实质上却是对他人在现实社会中名誉的诋毁,并在实际上严重损害了他人合法权益。 具体言之,网络诽谤行为的刑法评价核心在于诽谤,网络只是诽谤者实施诽谤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988.html -
了解详情
对我们不乏启发、借鉴之用。 (一)严厉的刑法防控模式:以德韩为代表的大陆法系 在立法传统上,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对于诽谤罪设置了较为严密的规 行为,实质上却是对他人在现实社会中名誉的诋毁,并在实际上严重损害了他人合法权益。 具体言之,网络诽谤行为的刑法评价核心在于诽谤,网络只是诽谤者实施诽谤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983.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在理性的立法中,仍然必须审慎考察某一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否达到了犯罪化的程度。一般来说,当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越 以保护国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而限制国家行为的刑法。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5页。 [21]庞凌:《权利、自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297.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在理性的立法中,仍然必须审慎考察某一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否达到了犯罪化的程度。一般来说,当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越 以保护国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而限制国家行为的刑法。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5页。 (21)庞凌:《权利、自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284.html -
了解详情
此类犯罪的对象局限于判决和裁定。如最早出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刑法立法1810年《法国刑法典》。该法第209条规定,对于法院附属人员,田野森林之看守人、 ,载2001年3月29日《人民法院报》 ① 魏俊哲 王培历《拒不执行调解书行为的处理问题》,载2002年6月30日《人民法院报》。 ② 赵秉志《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