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宪法多有这样几个部分组成:(1)特定的宪法权利义务关系(P28);(2)宪法关系结构中的各要素,包括宪法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P31) 云生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303页。 [③] 白钢、林广华:《宪政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17-118页。 [④] [瑞士]皮亚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939.html -
了解详情
(Minzner,2013)。为了使法律教育符合中国的宪政结构以及中国体制的内在逻辑,这样的拨乱反正是可以理解的。也许中国的法律教育既不应该完全司法化,也 角色,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法律共同体可以成为一套有益于中国社会的机制。 三、中国宪法在党国建构中的制度化无产阶级专政是否有民主基础? 强世功表明宪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304.html -
了解详情
的概念而已,社会宪政也丧失了存在的可能。社会公权力和社会组织自治权实质上是同一个权力(或者权利)在不同关系结构中的不同称谓而已。在社会组织与 Colum. IRev. 1994. {20}[荷]亨利范马尔赛文,格尔范德唐.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M].陈云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1}金锦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553.html -
了解详情
突破了国家间自由贸易的含义。宪政论者将国际组织所涉法律关系的主体扩展到国家与政府以外的参与方,将内国政治社会结构中的国家市民社会二元结构 UNYB5(2001),at 612. {5}徐崇利.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法律体制的构建(G)//国际经济法学刊第8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8.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055.html -
了解详情
是自然界的基本法则,即自然法。这种存在于原子世界和天体结构中的平衡、制约和可互换的结构关系映射在人类社会,就演变为最高权力执掌者轮任、权力机构相互 的理性人格,最终成为推动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主人,而不再是政策输出系统中的消极受众和臣民。 理想的宪政制度无非是承载人文主义的载体,然最关键仍在于人:只有理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392.html -
了解详情
人才。由于直接参与国家工作,他们往往亦学亦官,以自己特有的政治素养和知识结构为改革服务。他们中的代表人物为张友渔、肖蔚云、许崇德、王叔文等 以判例为中心的宪法职业叙事模式 [42])被移用到对欧洲宪政中的法国宪政、德国宪政以及欧盟宪政的叙述之上。这样一种法律职业主义视角决定了张千帆教授对中国宪政问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75.html -
了解详情
分权而形成一个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制衡”格局。分权与制衡是宪政平衡性在权力结构中的重要体现和实现方式。美国宪政制度的建立非常充分地体现了平衡 华讲演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8页)。两书对德文deliberativePolitik的翻译有较大差异:前者译为“话语政治”,后者译为“商议政治”。从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1.html -
了解详情
党的政治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在国家和成文宪法意义上获得最高的法律效力,在这样的宪政结构中,全国人大必然要履行橡皮图章职能,它是一种法律正当性 的极端功利主义,核心在于过于强调研究能不能解决现实问题;(4)研究意义的悲观主义,核心在于对宪法学研究存在负面认识与形成了悲观主义情结。[83]中国宪法学研究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091.html -
了解详情
党的政治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在国家和成文宪法意义上获得最高的法律效力,在这样的宪政结构中,全国人大必然要履行橡皮图章职能,它是一种法律正当性 书,第8687页。 [15] 同上,第8991页 [16] 同上,第102页 [17] 周叶中主编:《宪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338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276.html -
了解详情
、成熟的现代公民,加快了立法、行政和司法变革,推动了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的转型。但如果因此就憧憬藉此可以完成中国宪政结构调整与公民权利保障制度建设的历史使命 两个层面。 [5][美]米尔伊安R达玛什卡:《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比较视野中的法律程序》,郑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62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2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