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感又告诉人们,这样的行为同行为人登上交通工具实施抢劫一样具有可罚性,为了处罚这种社会危害程度具有相当性的行为,此时我们不得不离开对所谓立法原意的追问, (事前没有共谋的)可以将尸体评价为犯罪所得,构成第 312条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二、探寻刑法目的的方法 如何探寻刑法的目的,与刑法解释的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29.html -
了解详情
正义感又告诉人们,这样的行为同行为人登上交通工具实施抢劫一样具有可罚性,为了处罚这种社会危害程度具有相当性的行为,此时我们不得不离开对所谓立法原意的追问, (事前没有共谋的)可以将尸体评价为犯罪所得,构成第 312条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二、探寻刑法目的的方法 如何探寻刑法的目的,与刑法解释的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13.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规定的范围过窄,无法发挥“洗钱罪”应有的作用——打击隐瞒、掩盖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犯罪行为。于是,行政立法便先行一步:2003年1月中 3月28日,牡丹江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根据《无线电管理条例》对“东方”台作出了的处罚决定却仅是:没收案发现场缴获的发射机,罚款5000元人民币。而根据信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61.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的,笔者认为应认定构成妨害司法罪中的包庇罪或窝藏、转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收益罪,如果作为证人则可能构成伪证罪,而非认定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特殊性,定罪后查明巨额财产来源的可能性较大,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司法实践性问题:如何对待生效判决的既判力与查明事实的客观性的矛盾冲突问题。有学者主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44.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的,笔者认为应认定构成妨害司法罪中的包庇罪或窝藏、转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收益罪,如果作为证人则可能构成伪证罪,而非认定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特殊性,定罪后查明巨额财产来源的可能性较大,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司法实践性问题:如何对待生效判决的既判力与查明事实的客观性的矛盾冲突问题。有学者主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51.html -
了解详情
,除携带凶器抢夺外,只有在行为本身完全符合了抢劫罪构成要件时才能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如何区分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是解释刑法分则面临的重大课题,反过来也影响刑法总则的 款事前通谋的,以共犯论处理解为法律拟制,则因为第312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中没有类似的规定,似乎应得出即使事前通谋的,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76.html -
了解详情
共犯论处。被告人孙XX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收购,其行为已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检察院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事实成立,依法应予以惩处;被告人张XX系自首,可依法减轻处罚,鉴于被告人张XX、彭XX、李XX、武XX、张XX、孙XX在庭审中 ...
//www.110.com/panli/panli_44052044.html -
了解详情
发现、追缴赃物,可以评价为刑法第312条窝藏犯罪所得(直接正犯)。[19]因此,乙的行为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其次,虽然乙是为了使甲窝藏赃物 国民的自由以其具有预测可能性为前提。如果不管国民在行为时如何小心谨慎,只要发生法益侵害结果就受到刑罚处罚,那么,国民就没有任何自由。换言之,只有当国民在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61.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同案人的范围如何界定,实践中各方面的认识不够一致。主流观点一般认为,与原案犯罪行为承担共同罪责或有直接牵连关系(如盗窃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人)的 充分履行肩负的诉讼监督职责,确保漏罪漏犯追诉效果。针对法院适用法律不当导致的处罚较轻情况,检察机关应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转变重配合服务、轻监督制约思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087.html -
了解详情
显然来自非法途径。[1]当经过认真调查,无法查清这些财产是否为贪污、受贿、走私犯罪所得或者其他犯罪所得,本人又不能说明其来源合法,就构成一种犯罪事实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巨额财产为非法所得,有义务说明,而且能够说明其来源,但为了掩饰、隐瞒其实际性质,逃避应负的责任,拒不履行说明财产来源义务,而损害国家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