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犯罪构成要件之结果,赋予任何因果关系之条件者,皆为正犯,不分利用、教唆或帮助他人实行。刑法总则中的共犯概念只是对正犯刑罚加以缩小适用。因此,该 通说的地位。因果关系中断说注重了被利用者的地位,但却忽视了利用者自身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在被利用者具有自由意思时,利用者不能作为正犯以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3663.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过失行为的不法普遍存在于不作为。一方面,不作为犯是应当履行义务而未履行,行为主体一般具有所谓保证人地位,其中的义务是特定义务,刑法要处罚的是行为人不履行 实行行为部分来实现,还原了因果关系的本色。其四,后者从实质上对过失实行行为作出了界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过失犯与不作为犯的混淆。 【作者简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034.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过失行为的不法普遍存在于不作为。一方面,不作为犯是应当履行义务而未履行,行为主体一般具有所谓保证人地位,其中的义务是特定义务,刑法要处罚的是行为人不 实行行为部分来实现,还原了因果关系的本色。其四,后者从实质上对过失实行行为作出了界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过失犯与不作为犯的混淆。 注释 ⑴[日]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997.html -
了解详情
协助他人犯罪的人,即使是与发生的结果具有因果关系,也无法成立正犯,必须根据刑法总则关于教唆犯和帮助犯的规定,才能给予刑法制裁,所以,总则关于教唆犯与帮助犯的 完整的交叉关系。如根据主观罪过区分的故意犯、过失犯和根据行为划分的作为犯、不作为犯,就存在完整的交叉关系。又如对人的分类,按照性别的分类和按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53.html -
了解详情
协助他人犯罪的人,即使是与发生的结果具有因果关系,也无法成立正犯,必须根据刑法总则关于教唆犯和帮助犯的规定,才能给予刑法制裁,所以,总则关于教唆犯与帮助犯的 完整的交叉关系。如根据主观罪过区分的故意犯、过失犯和根据行为划分的作为犯、不作为犯,就存在完整的交叉关系。又如对人的分类,按照性别的分类和按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524.html -
了解详情
公众对刑法的认同感,在我国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刑法理论在因果关系、不作为犯、违法论、故意、共犯、责任论等问题上都充分考虑了公众认同感问题。 ;在具体问题上的理论创新和反思;鼓励市民介入刑事司法裁判过程。 【关键词】刑法 公众认同 法益 规范有效性 裁判开放化 当前,与犯罪有关联的两个现象需要我们重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74.html -
了解详情
的原因,应当确定某种规则从条件中挑选出作为原因的条件,只有作为原因的条件才是结果发生的原因。为我们熟知的原因说和相当因果关系说均属于非等价说的学说类型, 年版,第317页。但是,无论是扩张的正犯概念还是等价因果关系论,目前均已被放弃。参见陈忠林:《意大利刑法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29.html -
了解详情
的原因,应当确定某种规则从条件中挑选出作为原因的条件,只有作为原因的条件才是结果发生的原因。为我们熟知的原因说和相当因果关系说均属于非等价说的学说类型, 年版,第317页。但是,无论是扩张的正犯概念还是等价因果关系论,目前均已被放弃。参见陈忠林:《意大利刑法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85.html -
了解详情
犯成立的契机,这在今日的刑法学上是不能接受的。因果关系的存在当然是犯罪的重要要素,但是,作为共同正犯成立的条件,在它之前,首先需要存在二人 出版社2001年版,第398页。 17同注13,第117页。 18张明楷:《刑法学》(上),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282页。 19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38.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的认识,应根据这种社会生活上的一般经验加以判断。行为人的预想与实际的因果关系进程不一致,没有超出犯罪构成所确定的一般经验范围的,属于同一性质的因果关系错误 是两个行为,应各自独立构成犯罪(牵连犯)。在这些国家的学说中,自然将这样的例子作为一种因果关系错误的类型。我国刑法未将遗弃尸体规定为罪,对杀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