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参与人项作了改动之后,案件的由来和 审判经过段以及其他有关各处,应当注意作相应的改动。三、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未开庭审理的,在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之后, ”六、第二审人民法院对原判认 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只是认定的罪名不当的,在不加重原判刑罚的情况下,可以判决变更罪名。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
//wenshu.110.com/wenshu_6428.html -
了解详情
后如果被告人上诉或人民检察院抗诉,则高级人民法院为二审法院。在高级人民法院仍具有最高人民法院死刑核准权的情况下,二审和死刑复核程序都是由高级人民法院进行。我国 ,到2006年底对所有死刑二审案实行开庭审理,省检察院接到法院开庭审理的通知后,省各级检察院至少得派两名检察官到法院查阅卷宗,向下级检察院调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40.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当事人通常情况下无法知道其出现,是指证据虽已客观存在而为当事人所不能认识而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当事人也无完成举证责任之能力。而未获准许调区的证据因涉及 的时间和临界点要注意把握,根据《证据规定》,一、二审中提供析的证据的,应当在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691.html -
了解详情
粗糙。刑事案件包括死刑案件的二审可以不开庭审理的相关规定充分的体现了意识形态对刑事立法的影响。 笔者以为,所谓的司法公正理念应当是这样的,法律规范体现了 裁定。有学者尖锐地指出,在书面审理的情况下,二审程序的流于形式和死刑复核程序的名存实亡,导致大多数案件在事实上实行的是一审终审 [③]。董伟一案,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45.html -
了解详情
控辩平衡只有在上诉审检察官恰好认为上诉理由不成立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上诉一方孤掌难鸣。很难想象,刑事的上诉审居然会是这样一个局面检察官是法官之上的 心理学的全部规律相矛盾的。 第三,二审检察官全面审查的权力并不受到保障。诉讼法规定了刑事上诉案件不必然开庭审理 ,对于不开庭审理的上诉案件,检察院无从审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046.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开庭,甚至不知道被起诉。还有一些必须到庭的被告没有到庭的情况下,法院也缺席作出了判决,缺乏对话性的审判当然无法保证公正。笔者曾接触过这样一起案件: 意见的表达。近两年不少法院都制定了二审开庭率的指标,强调公开审判,民事二审案件书面审理的比重大幅度降低,但由于二审案件不论难易都必须组成合议庭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4.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约束力,在没有特殊事由的情况下,不得推翻原来的答辩状。其内容一旦确定,对以后的程序包括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均产生拘束力,当事人和法官不得随意变更 的审理这方面的程序保障。所以,与其说这种实体裁判是公开审判原则的例外,还不如理解为仍然以间接的方式给以了当事人接受开庭审理的程序保障、并可能提高效率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5.html -
了解详情
及涉港澳台案件标的在150万元以上即归中院管辖)。近三年来一审案件收结案的情况如下:A中院表一年度民事收案结案(件)经济收案结案(件)1999年 阶段的程序运作状况仍可能为这样的调查提供某种参照或分析的出发点。2,开庭审理的样式与把握案情的渠道强调必须以开庭审理作为诉讼程序的中心环节,一直是民事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9.html -
了解详情
性的。二、构造再审程序应当考虑的因素再审程序毕竟不是案件审理的通常程序,与一审、二审程序的设置目的有明显的区别。为科学地构筑再审程序,维护 人民法院必须再审。从司法实践来看,法院对检察机关提出的抗诉采取“软处理”即拖延不开庭再审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检察监督权的实现。为了保证检察机关对再审程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1.html -
了解详情
真空。民事诉讼法第152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和调查,询问当事人,在事实核对清楚后,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径行判决、裁定。这就明确了二审是以开庭审理为主,书面审理为辅,但实践中,受办案力量和交通条件等限制,许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