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本案中,王某在交通肇事后,停留在案发原地并未逃跑,尽管最终被害人因抢救不及 ,显然是前者大于后者。(2)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来看,肇事者的不作为与死亡结果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逃逸不可能成为死亡的原因,能成为死亡原因的只能是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355.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这里,借款人的欺骗行为与取得贷款以及造成的贷款风险之间应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实务中查处的一些骗贷案件,借款人在向 》2010年8月4日。 ⑺徐会展:《骗贷数额能否单独成为骗取贷款罪的定罪标准》,http://lawyer.110.com/119115/article/show/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6655.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必须是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有可能引起多人伤亡或重大公私财产遭受损失的严重后果,且行为与结果间应存在直接的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主观上是故意破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或置公共安全于不顾,其作案动机可以是破坏生产,或是盗窃电力设备获取非法利益。本案中,被告人破坏的对象不是正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480.html -
了解详情
。例如日本学者西田典之认为,按照共同犯罪中不同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来看,帮助行为并不需要对正犯结果具有条件关系,而只要达到了促成正犯结果、使其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9页注释[1]。 [3]参见何庆仁:《德国刑法学中的义务犯理论》,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2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2633.html -
了解详情
归责理论由德国学者Roxin于1970年草创,复于1990年正式成为有系统之刑法理论,嗣1994年间引进台湾地区,目前为台湾地区主流之理论。肯定客观归责 只负业务过失伤害罪,不过,偏离常轨的因果关系毕竟与超越的因果关系有所不同。 结语 目前在台湾地区刑法实务中,相当因果关系说还是主流,然而,在运用相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34.html -
了解详情
,论者很肯定地指出:毫不夸张地说,和解模式乃是恢复性司法最为核心、最为典型的运作形态。{2}29显然,对恢复性指向、恢复性程序和恢复性结果是否均衡强调以及对 吧。这也是我们考察类型化思维是否过度的一个根据。 论者说:事实上,我们在刑法中还可以发现相当多的其他例证。以往,因果关系被武断地区分为必然因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47.html -
了解详情
但由于司法实务中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较为棘手,甚至有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判断,而共同正犯又无须个别地证明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藉 130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损害后果不是由其行为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13]同上注[10] ,Prof.Dr.Ingeborg.Puppe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57.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性的规定,以致于司法实践中都是靠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和司法实践经验去认定渎职侵权案件的因果关系,必然会因各人的理论观点和经验差异而产生争议。 (三 。 陈广计,单位为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检察院。 【注释】 [1]高铭暄主编:《刑法学》(修订本),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第129130页。 [2]张明楷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712.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性的规定,以致于司法实践中都是靠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和司法实践经验去认定渎职侵权案件的因果关系,必然会因各人的理论观点和经验差异而产生争议。 (三 四是定期选招政府热点部门一些既懂法律理论知识,又了解政府部门职能及其运行情况的专业人员充实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办案部门。 (四)应当将渎职侵权职务犯罪的立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706.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责任人员,是指对矿山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负有直接责任的矿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以及对安全生产设施或者 观点未免过于偏激。诚然,风险社会中风险发生的复杂性使得传统的因果关系法则面临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否定因果关系在刑法中的重要性。实际上,即使是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