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对宪法的简洁性与严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对这种模式的采用,既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也未收到良好的实践效果。第二,对于央地权力运行过程中纠纷的 对宪法文本提出各种修改建议不应当是一个宪法学家的工作,或者不是宪法学家的主要工作。宪法学的基本任务是从宪法文本的阐释中发现规范,为宪法解释提供依据。在大体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27.html -
了解详情
童之伟教授和殷啸虎教授主编的《宪法学》,其论说主线和编写逻辑基本上是以法权为核心概念来展开的,相关宪法学教材的形成和投入主流法学院校使用,是 教授的核心主张是突破主流法理学(权利义务法理学)的理论范畴,以社会权利(法权)为核心范畴重构法理学体系和宪法学体系,但响应者少。[32]因此,笔者尝试对法权分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90.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要将宪法放在最核心的位置,宪法的价值高于任何普通的法律形式。宪法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宪法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宪法是 的经验基础上,对此问题开展进一步深人和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莫纪宏,1965年5月生,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理事、副会长;中国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463.html -
了解详情
传统方法论称为行政行为形式论。 之所以呈现以上几个特点,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由于受到无法律便无行政的形式法治主义的影响,在行政法学理论体系设计中将行政活动中 观点值得中国学界认真省思。参见林来梵著:《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62页。 [49]参见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57.html -
了解详情
或敛钱时,各郡市必群起反对。对平衡或制衡的关注是英国宪政理论及实践的重要传统,它甚至构成了英国宪法学的一个特色。正如英国学者安德鲁.甘布尔在《自由的 第2页。即第一个原则:每个人对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又被称为平等自由原则)。第二个原则:社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1.html -
了解详情
将该语词不同层面的含义加以混淆。这一点最为集中的体现在政治宪法学的代表人物陈端洪教授身上,其没有意识到作为其理论来源的卢梭学说中人民这一概念所固有的含混性, 能够被其推翻清帝所规定呢? 与前两者相比,强世功教授关于人民概念的论述更成体系。在其《基本权利的宪法解释》一文中,他指出了了人民概念的多个层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469.html -
了解详情
的危险性,存在着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的威胁。这些矛盾,只能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来解决。 1982年宪法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两种权能作适当区别。参见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41-342页。 [36]本表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959.html -
了解详情
中具有很多普遍性的理论或原理,但各国的宪法学都主要是以本国的宪法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并用以解决自己特有宪法问题的地方性知识体系。 可见,宪法学不能采取科学主义 谢维雁:《宪法学的走向:从宪法科学到宪法哲学》,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1期。 {12} 参见孙毅珉:《论国务院部门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093.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学为学者提供了广阔的施展身手的空间,我们完全可以吸收社会学的知识来强化本国宪法学的基础研究,为中国业已开启的宪政之路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宪法社会学 属起步阶段,如何构筑其学科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尤其是如何以中国的实践为背景确定宪法社会学的研究主题颇费思量。开展主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469.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学为学者提供了广阔的施展身手的空间,我们完全可以吸收社会学的知识来强化本国宪法学的基础研究,为中国业已开启的宪政之路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宪法社会学 属起步阶段,如何构筑其学科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尤其是如何以中国的实践为背景确定宪法社会学的研究主题颇费思量。开展主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32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