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法理论应当借鉴并采纳违法性的概念。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改善中国刑法的犯罪论体系; 第二,确立更准确的关于成立犯罪的思维方式。 在使用刑事违法性(其实是社会 :一是明确犯罪构成不是承担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二是把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部分改造成正当化与免责部分,并使之成为评价刑事责任的一部分, 即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35.html -
了解详情
明确了罪与非罪的界限,对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作了规定,明确了既遂与未遂、累犯与俱发等概念;确立了现代刑罚制度,将刑法分为主刑与 与刑法学研究密不可分的更为广阔的背景之内。储槐植先生的论文集《刑事一体化和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由犯罪学、刑法学和监狱学三部分组成,集中反映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35.html -
了解详情
自己采不忠实之态度,可影响及于他人之利害时,则当别论。被害人与有过失,非可仅解为被害人与以原因之意,而尚须包含在社会观念上应受非难一 损害,加害人也就无从主张过失相抵。因此,在受害人的行为属于违法阻却事由,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以及自助行为等情形下,不构成过失相抵。此外,在受害人见义勇为的情形下而遭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269.html -
了解详情
自己采不忠实之态度,可影响及于他人之利害时,则当别论。被害人与有过失,非可仅解为被害人与以原因之意,而尚须包含在社会观念上应受非难一 损害,加害人也就无从主张过失相抵。因此,在受害人的行为属于违法阻却事由,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以及自助行为等情形下,不构成过失相抵。此外,在受害人见义勇为的情形下而遭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920.html -
了解详情
紧急避险)的认定问题。以此为理由来论证醉驾不必一律入罪,就像用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排除违法性事由来论证杀人不必一律入罪一样,显然是偷换了概念, 法官没有选处罚金的余地,这种刑罚配置极其不合理。 [16][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凤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 59页。 [17]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837.html -
了解详情
一方或双方的主体错误,即诉讼当事人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在双方之外或其中一方与第三方之间。 有观点认为,诉讼主体错误应裁定驳回起诉,理由如下:1、诉讼双方不 都规定了不可抗力条件下的免责。不可抗力以外的其他免责一般是法定的,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为等。也可以是当事人约定的,这主要表现为合同中约定的免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78.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该当性具有推出行为违法性与有责性的推定机能。控方预设被告人为精神正常人的推定,如果欠缺阻却违法(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或阻却责任(如 中的作用日趋凸显。英美法系国家将鉴定人的身份定位于专家证人(expert witness),其与普通证人一样,主要也是由控辩双方聘请。因此,较为强调当事人对鉴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62.html -
了解详情
15条第1项统一为“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形。如前所述,此项还应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意外事件以及没有犯罪事实的,或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实施被指控的 资格刑的案件。 注释: ①③陈光中 严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建议修改稿与论证》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9年1月版 第228-233页 ②薛正检 《对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5.html -
了解详情
。排除违法性事由包含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依法令行为、被害人承诺等,都是客观、具体的,具有独立的判断价值,对司法活动的认定罪与非罪具有直接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0页。 (31)肖中华:《犯罪构成极其关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160页。 (32)杨兴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14.html -
了解详情
的,这是罪刑相适应的基础。而且,既然刑罚规定排除危害性行为(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在必要时剥夺危害者的生命为正当,那么,实难看出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讲话)》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8] 王世洲 《划分罪与非罪方法的比较研究》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9(秋季号) [9] 宁汉林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21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