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是指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许多教科书沿用这一解释。笔者认为,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是指正当权利或合法利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并因此而参加 陈述是非证据时,不应准许发问。笔者建议,在以后修改立法时,可以补充规定,被害人就案件事实所作陈述时,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30.html -
了解详情
的重要方面,也是刑事诉讼机制科学、公正的价值体现。刑诉法将被害人列为一方当事人,并赋予被害人各项诉讼权利,从而确立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重要地位。本文拟 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法院应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裁定驳回。可见,自诉安全的举证责任完全由自诉人承担,这对于增强控辩对抗,确保审判机关居中裁判具有积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55.html -
了解详情
辅佐人或者让律师代理;审判时有权出庭;有权发问、提问、申请查证以及抗议审判长的命令;有权申请法官、陪审员、书记员、鉴定人员回避等。其他如我国、法国、 考虑以下一些因素:(一)是我国现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受忽视、被害人诉讼地位不高的关键症结是什么?赋予被害人刑事诉讼当事人地位是否就能解决?是否有其它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54.html -
了解详情
的利害关系人出现在法庭上,通过行使法律所赋予的各项诉讼权利,实现维护自己的利益的诉讼目的。忽视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独立的诉讼主体地位,96刑诉法对被害人诉讼 被害人。96刑诉法第151条第2项只规定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将检察机关的起诉书至迟在开庭十日前送达被告人,而对于应不应当将起诉书同时也向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29.html -
了解详情
七)当事人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领取失业救济金,无其他收入,生活困难的; (八)当事人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国家救济或者家庭 在刑事诉讼中对人权保障问题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人权保障的立法理念,但是,在对被害人实体性权利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29.html -
了解详情
的利害关系人出现在法庭上,通过行使法律所赋予的各项诉讼权利,实现维护自己的利益的诉讼目的。忽视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独立的诉讼主体地位,96刑诉法对被害人诉讼 被害人。96刑诉法第151条第2项只规定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将检察机关的起诉书至迟在开庭十日前送达被告人,而对于应不应当将起诉书同时也向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50.html -
了解详情
的利害关系人出现在法庭上,通过行使法律所赋予的各项诉讼权利,实现维护自己的利益的诉讼目的。忽视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独立的诉讼主体地位,96刑诉法对被害人诉讼 被害人。96刑诉法第151条第2项只规定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将检察机关的起诉书至迟在开庭十日前送达被告人,而对于应不应当将起诉书同时也向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49.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忽视甚至损害被害人的利益,而如何在符合诉讼规律的前提下对被害人的权利予以保障更是一个亟待澄清的重大理论问题。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赋予了 (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1752页。 [5]田心则:《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权力与程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0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297.html -
了解详情
的利害关系人出现在法庭上,通过行使法律所赋予的各项诉讼权利,实现维护自己的利益的诉讼目的。忽视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独立的诉讼主体地位,’96刑诉法对被害人 被害人。‘96刑诉法第151条第2项只规定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将检察机关的起诉书至迟在开庭十日前送达被告人,而对于应不应当将起诉书同时也向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42.html -
了解详情
七)当事人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领取失业救济金,无其他收入,生活困难的; (八)当事人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国家救济或者家庭 在刑事诉讼中对人权保障问题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人权保障的立法理念,但是,在对被害人实体性权利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