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实行全部责任原则,就有可能将死亡的结果归责于二人,甲承担故意杀人既遂,乙承担故意伤害(致死)罪的责任。 【案例五】甲出于强奸的故意,乙出于 悉数收下。因而,母亲的行为不成立本案的教唆犯,而是成立(共谋)共同正犯。[5]该判决结论得到日本刑法学界的普遍肯定。[6]但国内有学者认为,此一判决是对日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622.html -
了解详情
一部实行全部责任原则,就有可能将死亡的结果归责于二人,甲承担故意杀人既遂,乙承担故意伤害(致死)罪的责任。 【案例五】甲出于强奸的故意,乙出于 悉数收下。因而,母亲的行为不成立本案的教唆犯,而是成立(共谋)共同正犯。 [5]该判决结论得到日本刑法学界的普遍肯定。 [6]但国内有学者认为,此一判决是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488.html -
了解详情
含义变得相对明确一些,却无法使它绝对的明确。例如,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这里的“人”,是否包括头部已经母体,但尚未完全脱离母体的胎儿 刑法规范之中。4、判决。找法:刑法第236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上述案例的刑法适用思维过程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06.html -
了解详情
”去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公安机关惩处该恶夫。然而本案中,某乙仅有故意杀人之“犯意”并无杀人行为,而我国刑法从不惩处单纯的“犯意表示”;与此同时,我国刑法上也没有诸如“ 构想 据而今已经披露出来的、近几年内受虐妇女杀夫案的判决结果看,情节大致相同的受虐杀夫案例,量刑反差相当大。最重的被判处了死刑,即如本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69.html -
了解详情
与严格解释逻辑;罪行极其严重的蓄意故意杀人犯罪、数额特别巨大的受贿犯罪可以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集资诈骗罪更没有理由判决死刑立即执行;既然其他金融诈骗犯罪都 般的生活思维,或者用一般的民法思维或者行政法思维看待商事案件,否则会导致案例审理的结果很大程度上背离了社会公众的普通价值观念,导致具有特殊财产能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019.html -
了解详情
款关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即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 到35分钟的时间,正在搬运赃物时被门卫发现后追赶,行为人使用了暴力抗拒逮捕,判决也肯定了事后抢劫罪的成立。[43] 日本否定事后抢劫罪成立的典型判例有:(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67.html -
了解详情
的整体适用情况,却可以从中获得排除规则适用现状的认识,并发现有关的问题。 案例1 2001年5月25日,沈阳市人民检察院向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指控李俊 意见只字未提,也没有作出是否采纳的评论。被告人李俊岩被判决犯有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等五项罪行,并被判处死刑,剥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196.html -
了解详情
致人死亡,行为人只注射了200cc。尽管如此,该行为仍然具有导致死亡的危险性,故成立故意杀人未遂。反之,使用砂糖杀害身体健康的人,事实上没有任何危险性,故不应认定为 深刻,实践中在处理有关迷信犯、愚昧犯的案件时还存在着模糊认识甚至错误判决。案例一:彭某因与基层干部黄某有矛盾而产生了将黄致死致残的念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14.html -
了解详情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陈殿福张云周) 司考之经典案例与解析:孙传龙故意杀人后逃跑其父带领公安人员将其抓获案 2004-05-31 10:45:46 国家司法 服判,没有上诉。商丘市人民检察院认为一审判决确有错误,向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其抗诉理由是:孙传龙故意杀人后潜逃,是其父带领公安人员将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049.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表示赞成。在案例一中,X的过错并在于唆使了Z正当防卫,而是在于教唆Y去杀Z,这里要讨论的是应将X的教唆行为评价为对Y的故意杀人行为的教唆犯还是单独 财物后也悉数交给母亲,也只能认为不属于教唆,而是成立共同正犯。[51]尽管对上述判决意见,学说上也有批判的主张,但是如日本学者木村光江所言,利用无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