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财物。正如有的教科书所言: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使用人身强制方法,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所谓不使用人身强制方法,是指不 盗窃罪与抢夺罪;另一方面,在行为人认识到两种可能性时,又主张以客观行为是否公开为标准区分盗窃罪与抢夺罪。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当行为人自认为其取得行为具有秘密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754.html -
了解详情
区分抢劫罪? (1)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罪中危害性最大、性质最严重的犯罪,在一般情况下,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就 抢劫罪分两款作了规定,实际上是两个犯罪构成,因此,应当按照两种情况,分别确定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即第一款是一般抢劫罪,就应以抢到财物与否为既遂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61.html -
了解详情
的标准。 (2)集资诈骗罪的定罪和量刑标准。《解释》第4条专门规定了如何认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该要件为认定集资诈骗罪的关键,也是区分集资诈骗罪 )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220.html -
了解详情
的标准。 (2)集资诈骗罪的定罪和量刑标准。《解释》第4条专门规定了如何认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该要件为认定集资诈骗罪的关键,也是区分集资诈骗罪 )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161.html -
了解详情
形成了如卡尔拉伦茨(K. Larenz)所说的隐藏的漏洞。[14]对于存在的漏洞,法官在判断时就需根据一定的标准加以认定,并在此基础上判定该行为是否符合 特殊目的,但理论与实践上都强调特殊目的的存在。如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金融诈骗罪,理论与实践上都认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其构成要件要素。再如诈骗罪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10.html -
了解详情
形成了如卡尔拉伦茨(K. Larenz)所说的隐藏的漏洞。[14]对于存在的漏洞,法官在判断时就需根据一定的标准加以认定,并在此基础上判定该行为是否符合 特殊目的,但理论与实践上都强调特殊目的的存在。如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金融诈骗罪,理论与实践上都认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其构成要件要素。再如诈骗罪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00.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具备,才能认定持卡人构成恶意透支。从《解释》第6条规定的字面含义看,司法解释在非法占有为目的和催收不还之间用了一个连接词并且,表明司法解释要求二者 持卡人经过银行二次催收,经过3个月没有归还,且数额到达司法解释规定的标准的,一般应当认定为恶意透支。 3.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持卡人有《解释》第6条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55.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具备,才能认定持卡人构成恶意透支。从《解释》第6条规定的字面含义看,司法解释在非法占有为目的和催收不还之间用了一个连接词并且,表明司法解释要求二者 持卡人经过银行二次催收,经过3个月没有归还,且数额到达司法解释规定的标准的,一般应当认定为恶意透支。 3.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持卡人有《解释》第6条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34.html -
了解详情
的数额较大、巨大和特别巨大的标准要高于一般诈骗罪6。 (二)合同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和贷款诈骗罪,虽然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财物的 采取合同欺骗方法,将公私财物骗归已有;后者是采取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方法进行诈骗。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别人签合同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005.html -
了解详情
和探析。 一、保险诈骗罪着手标准之理论分歧 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保险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虚构保险标的、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13-214页。 [11]参见张明楷:《保险诈骗罪的基本问题探究》,载《法学》2001年第1期。 [12]由于保险标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6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