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犯罪日益猖獗,进一步补充、修改和完善电子商务犯罪的刑法规范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二、电子商务犯罪的主要形式与基本特征 1998年8月21日,犯罪嫌疑人 对待单位犯罪是可以对危害行为的直接实施者、参与者以及主管人员等个人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此种处理方 式毕竟不是久远之计,因而完善刑事立法,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75.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犯罪基本上都是“法定犯、行政犯”,因而带有极其鲜明的主观意志色彩。那么,对于经济犯罪的刑法立法和刑事司法,必须更多地、更加谨慎地进行“社会危害性”判断 。因此,在法人犯罪问题上,处罚法人并非刑法理论的理论终结,而是刑事政策的要求,方便有效的抑制法人地危害行为的功利要求的体现。(2)正在从代位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69.html -
了解详情
之长,亦必详为折衷,期于尽善。”对抗战以后的刑事立法,他认为国民政府于1945年完成的刑法修正案,由于主旨在于“斟酌删补”,因而更为“合理化、完整化 学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研究刑法学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和现代化,严重危害行为的不断出现,自1982年《关于严惩严重破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35.html -
了解详情
并试图寻找有效预防危害行为的策略。因此,犯罪学的对社会危害性研究不会也不可能局限于适应国家立法者预定的范畴,对一项行为是否已经被刑法规定为犯罪, ,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在林林总总的国家犯罪现象中,探求犯罪发生的规律,寻找犯罪发生的原因,最终找到预防犯罪的方法或者对策,防止国家犯罪行为的扩大和加剧发生。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html -
了解详情
2.微罪{1}扩张型:基于扒窃入刑的探究 新近的刑法立法动向表明,刑法立法正在严而不厉的思想指导下,极力推行大规模的轻罪化运动。为了寻找合理的解释 司法的功利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3.创设兜底条款型:以利用网络诽谤为样本的展开 在现行有效的刑法司法解释中,司法解释创设的其他情节严重、其他严重危害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1647.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定义指明了犯罪是侵犯合法权益的危害行为;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各种犯罪都是对合法权益的侵犯,也即对任何具体犯罪都可以用侵犯合法权益来 项目:本文是2010年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性根源与对策研究(2010GXS5D227)的子课题科研不端行为的刑法规制主要成果之一,并得到了山东科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4736.html -
了解详情
保障,也为有效遏制和减少发票犯罪设置了一道闸,这对于完善危害税收征管罪的立法规定,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有理由期待,将来刑法对于 的规制会超脱于发票犯罪、实害结果的局限,加大对严重危险性预期规避税收缴纳义务的行为的刑法评价,提高税收违法行为的治罪率。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张明楷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874.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意味着一定有致害事实,而我国刑法仅就前两个环节进行规定,关键的第三环节被忽视,造成危害行为的犯罪化缺失。针对这一缺陷,立法应将病毒的侵害事实 析义》,载于《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② 皮勇:《略论网络计算机犯罪与对策》,载于《法学评论》1998年第1期 ③ 严耕:《网络伦理》,北京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088.html -
了解详情
,然而他们目前并不属于我国政府强制医疗的对象。 (三)强制医疗的适用条件模糊 我国刑法的立法精神很明确,对造成了危害结果的精神病人,以家属或者监护人的 权力的恣意,而且也是衡量人身危险性大小的一项指标。日本著名的刑法学家牧野英一认为,在缺少客观的危害行为的情况下,若任由法官根据主观危险性决定适用保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62.html -
了解详情
、痛苦的属性,所以必须实行刑法谦抑主义,即应该、也只能在必要并且人道的限度内适用刑罚,刑法只能以严重的危害行为作为自己制裁对象,只能是在其他手段不足以 ,经济犯罪基本上都是法定犯、行政犯,因而带有极其鲜明的主观意志色彩。那么,对于经济犯罪的刑法立法和刑事司法,必须更多地、更加谨慎地进行社会危害性判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