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可能,至于实践中是否会受处罚则是另一回事。 (二)财产损害的实质判断采取整体财产说 学界一般认可诈骗罪的客观构造是欺诈行为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财产损害,即诈骗罪 入罪,而在立法论上则肯定有将其作为侵占罪处理的必要性(30)。 在笔者看来,即便是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允许范围内,对于同一解释对象遗忘物也可能会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022.html -
了解详情
的可能,至于实践中是否会受处罚则是另一回事。 (二)财产损害的实质判断采取整体财产说 学界一般认可诈骗罪的客观构造是欺诈行为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财产损害,即诈骗罪 入罪,而在立法论上则肯定有将其作为侵占罪处理的必要性[30]。 在笔者看来,即便是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允许范围内,对于同一解释对象遗忘物也可能会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460.html -
了解详情
从一重处罚的学者认为,从一重处断不会轻纵犯罪分子,且比数罪并罚更能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对于牵连犯,无论是从一重处断,还是数罪并罚,都不 处断说理论还有待于发展完善。我们认为,对同类性质的行为在处罚原则上必须统一,否则便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违反。罪刑法定不仅指定罪量刑都事先已由法律予以明文规定,同时也蕴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44.html -
了解详情
从一重处罚的学者认为,从一重处断不会轻纵犯罪分子,且比数罪并罚更能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对于牵连犯,无论是从一重处断,还是数罪并罚,都不 处断说理论还有待于发展完善。我们认为,对同类性质的行为在处罚原则上必须统一,否则便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违反。罪刑法定不仅指定罪量刑都事先已由法律予以明文规定,同时也蕴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29.html -
了解详情
对一个规则进行类推,而不依据法律的明文规定,是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而在民事领域,为保证法律适用的公正,维护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法律公正,一般允许类推 法律时的主观意思,还是存在于法律中的客观意思,在法律解释学上存在主观说和客观说之争。主观说和客观说的争论,肇自18世纪德国普通法时代,迄至今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135.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公信力何以能够形成前述关系?在笔者看来,在认知心理学的层面上,刑法司法公众认同属于主观心理状态,而刑法司法公信力属于外在客观效果。那么,按照主观反作用于客观的 罪刑法定因为有了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罪刑规定就不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兼顾实质的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既不是将刑事法治这个根本目标绝对化和僵死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752.html -
了解详情
反动,从根本上来说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极大破坏。私放高利贷等民间金融问题的根本在于我国的金融体制与制度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民间自由融资的客观需要。而动用刑法手段 这样的司法处理方法,看似遵循了非法经营罪的入罪规则,符合刑法规定,但实际上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极大冲击和破坏。非法资金支付结算业务在完全可以套用堵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541.html -
了解详情
反动,从根本上来说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极大破坏。私放高利贷等民间金融问题的根本在于我国的金融体制与制度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民间自由融资的客观需要。而动用刑法手段 这样的司法处理方法,看似遵循了非法经营罪的入罪规则,符合刑法规定,但实际上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极大冲击和破坏。非法资金支付结算业务在完全可以套用堵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531.html -
了解详情
本属于立法者的判断权,转移到了司法者和解释者手中,在本质上都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一种破坏。 罪刑是否相适应,本来就是一种仁智互见的价值性判断 有些学者与我国学者都主张充分运用想象竞合犯,[34]二者似乎是同步的,但实际上,一个是在罪刑法定精神已经被切实贯彻为主流意识形态、甚至被过分僵硬地强调的司法环境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35.html -
了解详情
都有了。但犯罪的客观方面的必要条件还没有齐备,行为人还没有着手实施犯罪行为,特别是还没有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人所希望侵害的犯罪客体也没有受到 的行为、禁止不均衡、残虐的刑罚) 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成为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的统一要求。[29 ] 笔者以法益为逻辑起点,无论是坚持未完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8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