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被害人和被告人都是证明手段。其实,在自诉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是证明主体;在公诉刑事案件中,被害人不是证明主体,但是在附带民事诉讼中是 的,而这些事实要素就是证明客体的基本内容。刑事案件的事实要素可以简称为七何(英文中的七个W),即何事(Whatmatter)、何时(When)、何地(Where)、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33.html -
了解详情
联邦刑事诉讼法典第360条之二已经变更规定为:按照第一上诉程序或第二上诉程序审理刑事案件的法院,在检查法院裁判是否合法、是否根据充分和是否公正时,仅 抗诉的10日期限可能已过。实践中还发生过有的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外地,其收到判决书后再赶往检察机关所在地提出抗诉请求时,可能已经错过了规定时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596.html -
了解详情
使被害人与加害人直接 面对商谈、解决刑事纠纷[2],或直接释义为刑事和解又称被害人与加害人和解、被害人与加害人会议[3]。大多数作者在作此类简单交待之后, 刑事和解案件的合理范围参见(三)。 (四)刑事和解的责任形式 第 一,赔偿是刑事和解最重要的责任形式之一。在西方国家,目前加害人对被害人的赔偿已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491.html -
了解详情
法医鉴定,叶天祥系因钝性外力伤致开放性颅脑损伤死亡。被告何大弟、何大专、何朝振因犯故意伤害罪,被本院及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在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原告曾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后因故撤诉。另查明,原告马月荣系被害人叶天祥之妻、原告叶其毅、叶其程系被害人叶天祥 ...
//www.110.com/panli/panli_41323369.html -
了解详情
刘某伪证案—虚报盗窃数额并指使他人作证究竟构成何罪―、基本情况案由:伪证案被告人:刘某,女,1957年6月12日出生,初中文化,无业。2002年 属于妨害作证本案被告人刘某属于盗窃案件的被害人,在其财物被盗后,到公安机关报案。其在向公安机关陈述过程中,为使盗窃犯罪分子受到刑事追究,有意夸大了财产损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905.html -
了解详情
。 (二)直接证据是否可以证明主要案件事实的全部 对于何为案件的主要事实,学界并无精确界定。多数学者认为,刑事案件的主要事实包括犯罪行为是否发生以及该犯罪 录取的画面,也无法直接证明犯罪的动机、因果关系,这也正是为何在类似案件的诉讼过程中,检方除了提交录像带外,还需要找到被害人(或尸体),必须提供法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50.html -
了解详情
都确立了先刑后民是刑民交叉案件的基本处理模式。{7}近年来,由于实践中广泛适用先刑后民而导致被害人权益无法得到及时救济的案件逐渐增多,先刑后民的价值 分清民事部分的权利义务关系后才能查清涉嫌刑事犯罪部分的事实的,适用先民后刑;民事案件的审理不以刑事案件的审理为依据的,则适用刑民并行。 三、刑民交叉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582.html -
了解详情
来追究。这就造成了刑事案件的剧增,且愈演愈烈。现阶段中国正在见证这一发展趋势。 (二)公民权利保障意识提高。中国向来有厌讼、和为贵的法律文化传统,认为 将犯罪分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十大类犯罪;根据对犯罪的处理是否需要被害人自己告诉为标准,将犯罪分为亲告犯罪与非亲告犯罪。那么,哪种犯罪分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22.html -
了解详情
来追究。这就造成了刑事案件的剧增,且愈演愈烈。现阶段中国正在见证这一发展趋势。 (二)公民权利保障意识提高。中国向来有厌讼、和为贵的法律文化传统,认为打官司 犯罪分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十大类犯罪;根据对犯罪的处理是否需要被害人自己告诉为标准,将犯罪分为亲告犯罪与非亲告犯罪。那么,哪种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15.html -
了解详情
,与其说是民意不如说是媒体对某案件的偶然报道极大地甚至是不正当地影响了案件的处理。实践中不乏这样的实例。其二,被害人及其亲友的意愿不正当地影响了死刑的 可想而知的。 以上虽然论述了民意不应成为判处死刑的量刑情节,但在现实刑事案件的裁决中,身为社会一员的法官在真正裁量刑罚时几乎不可能完全不受其影响。比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