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标准。目前我国的宪政教育还处在开创阶段,当代大学生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宪政意识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我国现代化 懂得民主必须有法律作保证。他们懂得如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对社会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敢于讲真话,对党内的贪污腐化、贪脏枉法、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表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95.html -
了解详情
着一种我所谓的西方“现代化范式”的支配,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制/法律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而且还致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 的运用,罗尔斯更重视的都是单个主体(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家、自由民主社会的公民和自由民主社会的代表)所进行的“虚拟”的对话,而不是实际的人们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54.html -
了解详情
这是与政治专制主义相对的一种政治类型,可以称之为权利政治。权利政治主要按照人权和公民权利-国家权力这一二元对立的理论范式建立起来。这样一种理论范式由十七 以来人类取得的最主要的文明成果,权利政治一直影响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法律实践,在这样一种大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学者谈论法律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03.html -
了解详情
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涉及到诸如国家制度、法律传统、公民的法律信仰和我们要讨论的法学教育等问题。法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法学教育不能 须从其接受专业教育时就起步,这需要法学教育首先从观念上树立起培养共同体的意识,并把这一观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1、培养未来共同体成员的职业崇高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411.html -
了解详情
首要特征。在实现法治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保障每一个公民享有基本权利和相关权利。而公民权利保障的最后一道屏障是司法救济,如果司法救济不公,公民的 的现代化。[11]法治的实现要观念先行,法治意识是这一观念的突出体现。法治意识作为法律文化的要素之一,是法治现代化的真正内在动因。民众是社会最基本的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800.html -
了解详情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在充分保障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稳步有序、自上而下地推进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3)价值取向的双重性。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 的充分履行,来自主体对伦理纲常名教的认同。因此,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个人权利意识是极其淡薄的,个人也不存西方式的绝对的权利,只存在随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486.html -
了解详情
的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并以这种方式融入到这个社会的发展之中。 把中国的法律现代化运动置于这样一个所谓社会转型的宏大图景之中,我们将得到什么样的印象呢?首先, 统一和稳定的制度保障,也是文化重建的制度基础,而通过推行法治,加强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在新的政治与社会实践中积累新的生活经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76.html -
了解详情
把问题逐步分流,使实际流向法院的案件减少。法院和法学界乃至整个社会必须清楚地意识到,通过提高诉讼成本,把大量案件转移到行政部门解决,不仅有利于公正,而且有利于效率 ,实际上就可能成为另一种方式的“斗争哲学”。法律规则统一化是大趋势强世功:中国是一个“压缩”的现代化,西方几百年中完成的建设中国必须在几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02.html -
了解详情
表现出来的时间特点的研究(2),后者点至少在法学界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研究法律现代化问题的前提性理论。本文拟在吸取“时空压缩”的概念成果基础上,通过 上又是内在一致的社会演变模式。基督教的宇宙等级秩序和中国的“天人合一”是这种意识的内在一致的反映,而中国古代追求昔日的“大同社会”和基督教追求虚幻的“来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77.html -
了解详情
增强公民的政治技术和效能,而且易于形成公民尊重权利、宽容、愿意妥协、尊重不同观点的宪政意识,培育容纳多元价值、体现多元利益的宪政文化。然而,经验理性模式即 契约论在近代以来对塑造近现代法律、宪政思想的积极意义仍是不容抹杀的。⑤参见陶鹤山著:《市民群体与制度创新-对中国现代化主体的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