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是正确的,但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深入。制定法的模糊性是因为立法者没有也不可能规定条文语词的全部含义,因而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往往带有空缺性。既然只有对刑法条文进行解释 中伤害对手的,不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对有抢婚习俗民族中的抢婚行为,不能认为构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或者绑架罪;有天葬、水葬等特殊风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51.html -
了解详情
作伪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行为人行为时受到黑社会性质组织对其人身安全的威胁,很难期待行为人为追求司法公正而放弃对自身安全的重视,因而可认为丧失期待可能性 的犯罪进行区别对待,在欧陆刑法中已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规范罪过论。规范罪过论认为,刑法之所以可以就主体的危害行为非难于行为主体,除了要具备某种心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53.html -
了解详情
的,如果被告证明不存在与犯罪行为相关的犯意,仍然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27]类似美国刑法中的绝对严格,在大陆法系一些国家都不是犯罪,只是可受 责任研究载《比较法学》2001年第1期。 [36] 同上。 [37] 劳娃论我国刑法中的严格责任载《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 [38] 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54.html -
了解详情
种古已有之的制度,在国外刑法中的采用也较为普遍。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 产生争议之处在于被网上通缉者因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被异地侦查机关抓获后,主动交代被通缉罪行以及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被通缉罪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72.html -
了解详情
不处罚、法不溯及既往及从旧兼从轻的精神,从而指出唐律也明确承认罪刑法定主义。另一方面他又将其与近代刑法中的罪刑法定主义相区别。从中(唐律)无法看出任何 的行为。此后,他明确地提出犯罪是反道义的行为,认为法是作为人伦事理的伦理,是国家政治实践中的伦理的自觉形态。、法的本质是道义。他还认为,日本刑法应建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608.html -
了解详情
”与“法律责任”的关系19.哈特指出,在一个社会组织中,向别人提供福利或促使该组织的目标的实现等义务,总是归于一定的地位或职务,即归于一定角色。无论何时,一 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为满足法律责任的特定价值内涵,法律责任的标准范式会发生某些修正,如民法中的无过错责任、刑法中的行为犯、危险犯等。(参见陈裕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67.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员,应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论。对合同制民警在依法执行公务活动中的玩忽职守行为,符合刑法第397条规定的玩忽职守罪构成要件,依法以玩忽职守罪追究刑事责任。” 的主体“行政执法人员”仅仅理解为在行政机关中从事执法的人员,而应理解为也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中从事执法的人员,以及直接受行政机关委托从事执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44.html -
了解详情
。通常在实施阶段,他们都有一个生命伦理委员会,在台湾和日本都有这种组织,在严密的认定之后才能进行安乐死。至于有没有必要第三者监控,我想可以思考。 另外就是 没有浮出台面。我不敢讲台湾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不过我认为应该在刑法中设立一些合法性要件来规定这些行为。 问:陈教授给了我很多启发,我问一个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5.html -
了解详情
呼吁:(1)各国在和平时期应该建立民间性质的在战争状态下救助伤员的组织;(2)国家之间应该以公约的方式保证这些中立的救助机构能够在战争状态下实施这些救助。 最为严重的行为。其始终是国际刑法规制的重点;(2)对于反人道主义犯罪的打击是国际刑法的重要而敏感的工作,反。人道主义的罪名是国际刑法中的主体罪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5416.html -
了解详情
第333条第2款为例。该款规定:有前款行为(非法组织卖血、强迫卖血),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依照本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的规定 am Main, 2 Auf. 1969, S.31-32. [28]参见周少华:《现行刑法中的转化犯之立法检讨-兼论刑法规范的内部协调》,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5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02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