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观点: 一是主张由法院体系来行使解释宪法或宪法审查的权力。在其内部又有三种路径:一种是早期基于比较法知识基础(尤其是美国模式)的理论直觉,不依据宪法文本 载肖蔚云、王禹、张翔主编:《宪法学参考资料》(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34]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21.html -
了解详情
的观点: 一是主张由法院体系来行使解释宪法或宪法审查的权力。在其内部又有三种路径:一种是早期基于比较法知识基础(尤其是美国模式)的理论直觉,不依据宪法文本 载肖蔚云、王禹、张翔主编:《宪法学参考资料》(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34]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00.html -
了解详情
私法划分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二元法律体系将成为我们迈向法治的理智选择。但须认识到的是,母法观念与公、私法划分方法的理论基础之间存在着无法消解的 版,第67-68页。[11] 参见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06-308页。[12] 李伟民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32.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无法在刑法领域得到实施这四个问题,探讨刑法的宪法和法治控制和制约的理论基础,在中国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二、通过宪法实现对刑法的规范 553页。 [9] 刘守芬、牛广济:《试论我国宪法中的言论自由在刑法中的规制》,载《刑法学与宪法学的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706.html -
了解详情
。这三个理解维度的理论代表分别是凯尔森的基础规范、哈特的承认规则和康德的绝对命令。[iv] 凯尔森的基础规范清晰地表明一国完整的法律体系要具有规范效力 整个第三人效力理论史都是在这一范式支配下展开的,这或许是德国宪法学的历史命运。 (二)谁是决定历史的真正立法者:略评巩献田公开信事件 逻辑和历史的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299.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权利”的含义、价值属性、法律形态、内容与救济方式,以利于实践中公民权利的保护与实现,进一步深化宪法学的权利理论研究。本文仅以英、美、欧陆诸国的理论 两种理论提供了对现实政府的两种评价体系。坚持唯理论导致对认为立法的真正科学是可能的;坚持感觉论则怀疑政府的立法是否能够反映自然秩序。 唯理论对理性所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991.html -
了解详情
公民的劳动技能,还规定劳资平等、实行救济老弱病残。 近代以来,民主宪政国家的理论和实践都强调国家要尊重和保障劳动权,强调国家权力制约。这些国家通过权利宣言、宪法 ,防御权功能是劳动权最首要的功能,在劳动权的功能体系中居于绝对优先与中心地位。然而,这是从宪法学的一般原理出发所作的概括,并且这种概括更多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571.html -
了解详情
的。 既然人民既不理智也不善良,那么人民能否充分的表达自己意志也不是不能质疑的。从人民主权的理论看,正是因为人民将其意志注入到宪法与法律之中 民主权利以及政治自由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对于中国宪法学体系的形成而言,这种非实体性质的人民观也有其自身的优点所在,一方面,这样的人民观可以消解宪法序言中的历史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468.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主权的结构性张力以及从训政到宪政的转型难题。孙中山的军政、训政、宪政的三阶段论是中国20世纪宪法学的重要理论成果。这一分析范畴至今影响着大陆某些重要 的承受,而这种制度之用又被镶嵌进孙中山的训政时期的法权框架之中。然而,所谓作为用的列宁主义在国民党的组织体系和党国关系中扎根之后就伴随着领袖原则与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102.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形象。 社会契约说是近代初期的自由主义为了解决自由与拘束之间矛盾的理论假设。民主主义则把这种自律的拘束视为法的根本原理并予以展开。只有在国家层面,对 [43]参见[日]芦部信喜:《宪法学Ⅰ宪法总论》,日本有斐阁1992年出版,第46-47页。 [44]蒋银华:论国家义务概念的发展历程,载《广州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0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