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肯定意见中,用期待可能性来区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能否构成先行行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可取性,因为对于大多数故意犯罪来说,危害结果的发生要么是行为人积极追求的, 台湾《政大法学评论》1998年第50期。)应当说,许教授的观点在目前的刑法立法背景和刑法理论框架下颇有新意,但这种见解连其本人都不得不承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25.html -
了解详情
新南威尔士州1989年《环境犯罪与惩治法》第7条规定,危害行为的发生是由于行为人无法控制的原因和行为人对于其发生不可能采取防备措施。可以作为被告的抗辩 Code)已取消对健康及生命安全危害的无过失责任。当美国刑事立法已将故意原则适用于环境犯罪时,加拿大的刑法条文仍然采用无过失原则{17} (P.7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38.html -
了解详情
的对外经济交往。(3)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立法对贿赂行为的规定。 (二)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行政立法 在国家有关行政立法和制定行政规范方面,从加强行政监督管理 ,体现了国家对惩治商业贿赂行为的重视和决心。 三、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对策 (一)完善反商业贿赂的法律 1.我国受贿罪主体范围的狭窄,导致无法对现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931.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定义升级,它就成为犯罪行为;反之,社会将这种行为降级,它就是非犯罪行为。刑法立法固然是以行为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利益构成威胁为前提,但社会 为犯罪行为,或刑量偏低-即刑法制定时没有把危害社会的行为解释成犯罪行为,都会导致社会对犯罪行为的监控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5](P.870)。德国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28.html -
了解详情
运行效果分析 从上述图表可以发现,从犯罪频度角度看,犯罪的绝对总量处于下降趋势,贪污贿赂犯罪的刑法立法总体上产生了积极效果;但进一步分析犯罪烈度指标,贪污 》、《关于打击国际商业交易中行贿外国公职人员行为的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都明显体现了腐败治理的零容忍政策,而英美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更是坚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9349.html -
了解详情
、非罪行为与排除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行为(即权利行为)。⑨ 马克昌教授正确区分了行为与危害行为的概念,是比较科学的。 2.关于故意犯罪过程、阶段及 研究》,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1期。 (31) 参见马克昌:《关于严打的刑法学思考》,载《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32) 参见马克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921.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转变为违反法规范行为的刑法。这种做法,引起了很多学者的不安。 如在日本,田宫裕教授就是风险刑法论的鼓吹者。他说,作为日本战后法学的特征 模式的倾向 我国传统刑事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结果或者情节,即除了危害国家安全、抢劫、杀人、放火等特别重大的危害行为之外,其他违法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一定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13.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转变为违反法规范行为的刑法。这种做法,引起了很多学者的不安。 如在日本,田宫裕教授就是风险刑法论的鼓吹者。他说,作为日本战后法学的特征 模式的倾向 我国传统刑事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结果或者情节,即除了危害国家安全、抢劫、杀人、放火等特别重大的危害行为之外,其他违法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一定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492.html -
了解详情
环境刑法,是指用以保护环境,制裁重大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行为的刑法条款。(注:引自郑昆山著:《环境刑法之基础理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1998年版,第 由于环境问题的最大特色在于其涉及高科技背景,许多环境上的危害行为或产品,往往是经长年累月后才被发现。比如,60年代苏联掀起了用流向咸海之水来灌溉农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73.html -
了解详情
详尽之总结,一是在内容上难以反映诸如金融领域犯罪、计算机犯罪等新类型危害行为不断出现的犯罪领域的复杂性;二是难以对诸如黑社会组织犯罪、恐怖犯罪等特定的犯罪类型 ;四是难以反映对诸如黑社会组织犯罪等复杂的犯罪领域进行综合治理的刑事政策的要求。对此可参见刘之雄:《单一法典的刑法立法模式之反思》,载戴玉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9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