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盗窃罪、信用证诈骗罪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1997年刑法修订时立法机关对社会生活中的新生事物黑社会性质组织有哪些不同于一般犯罪集团的本质特征一时难以把握,所以没有具体 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2)我国《文物保护法》第2条以列举的方式对文物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中未包括化石,该条第3款同时规定具有科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81.html -
了解详情
》第246条明文规定盗窃罪必须具有以使自己或者第三者违法占有的意图,但德国刑法理论认为,只要行为人对于窃取他人动产的事实具有认识,即使未必是故意,也成立盗窃罪。日本 年第1期;屈学武:《金融犯罪主观特征解析》,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1期。 ③卢勤忠:《金融诈骗罪中的主观内容分析》,载《华东政法学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82.html -
了解详情
信用卡、恶意透支等方法进行诈骗活动。 二、透支的概念和区分 所谓透支,是指持卡人在发卡行帐户上没有资金或者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根据发卡协议或者经银行批准,允许 。但是实质性善意骗领因为提供虚假申请人身份,一旦越线实施了恶意透支,就应推定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时就很难界定其领取信用卡时有无犯罪意图,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759.html -
了解详情
3、诈害案外人权益行为 对于诈害案外人权益行为,学界并无准确界定。但对于诉讼欺诈的概念,学界著述颇多。学者们从 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大致可概括为三种定义方法: (1)、目的论定义方法:有的学者认为诉讼欺诈行为人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我国学者董玉庭认为 诉讼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1.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在未来制定的中国物权法中,不动产登记制度无疑是其中的重点内容。文章首先阐述了不动产登记的概念、性质和意义,然后运用比较法学的研究 是处于恶意的话,即使没有登记,物权变动仍然有效。所以,当第三人丙为恶意时,乙可以对抗丙而继续合法享有不动产,丙则不能取得不动产。3.结论: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27.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和颁布法律;法律一旦制定,就须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施行。作为由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的法律,具有以下特征:其一,规范性。法律是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 理论考察,权益冲突,是一个涉指范围十分宽泛的概念,任何事物的矛盾、对立、分歧等,都可以划归为权益冲突的范畴。然而,就法学理论角度来看,权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01.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真正的契约。所以如此,是因为交付具有契约概念的所有特征:一方面,它包含了占有的现实的移转,他方面也包含转移所有权的意思表示。唯在实际生活中,此项 。但物权变动连续状态充其量只是提供了保护交易安全的可能性。如果不考虑第三人是否善意的因素,明知前手合同无效的恶意第三人也可以援引无因性原则取得所有权。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75.html -
了解详情
大的差异。如合同行为被公认为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但各经济合同法规中又使用了无效经济合同的概念。因此,在实践中,尤其在涉外关系上,会 问题的法律对策方案则跨越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法三大法域,牵动法律行为制度、动产占有制度、不动产登记制度、买卖契约制度、损害赔偿制度、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制度七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46.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而且,由于物权行为是一个道德中立的概念,一般不存在违反善良风俗无效的问题,其违法性的判断也要看法律规定的目的到底是要禁止负担行为还是处分行为。 ,我国民法学者大多认为善意取得制度系法律上承认占有公信力的逻辑结果。这种观点颇值赞同。50因为承认占有的公信力而有动产的善意取得,那么,因为承认登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75.html -
了解详情
登记专利。 巴西1998年《宪法》第231条规定,承认印第安人的社会组织、习俗、语言、传统和对依传统占有的土地的原始权利,规定国家有责任为之划界,保护它们,并 因为它们仅属传统生活方式或其要素,应隶属于公共领域,只要人们不是出于亵渎或侮辱的恶意,都可自由学习和使用,这样可防止或延缓一种传统文化的衰落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0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