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Amelung)首次将被害人怀疑这一事实创造性地引入到对诈骗罪中的错误要素的判断之中去以后,先后有许乃曼(Schuenemann)、哈塞默(Hassemer 下却不予保护,则在评价上属于涉及风险的投机行为,缺乏刑法保护的必要性,故不符合陷入错误的要件,至多构成诈骗罪的未遂。[35]尽管有的学者主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13.html -
了解详情
的。该司法解释存在若干重大疑问。 第一,应以结果回避可能性的判断取代主次责任的认定。严格根据事故责任中的所谓主次责任的区分论定构成犯罪与否及量刑轻重的司法 逃逸和逃逸致死。 第七,最高院将刑法第133条确定为一个统一的罪名是错误的,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客观事实上,逃逸行为人主观上对于逃逸行为都是故意,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73.html -
了解详情
开始,至少对于客体不能的判断而言,奥地利最高法院和刑法理论已经转向了更为彻底的客观立场,即主张危险判断的基础事实并非一般人认识的事实,而是客观上存在的事实。 客观不法和客观归责中发挥作用?其次,如果说仅凭归责结论的客观性就足以保证构成要件的客观性,那么在事实认识错误这一关于能否将事实归责于故意的情形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00.html -
了解详情
期待可能性/认识可能性/违法性意识可能性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包括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和对法律的认识错误。关于对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意见,理论上的认识比较一致,只是实践中如何具体 的判断,属于行为答责性范畴;而认识可能性是非难的判断,属于责任范畴。(注:参见[日]木村龟二:《犯罪论的新构造》,有斐阁1966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34.html -
了解详情
开始,至少对于客体不能的判断而言,奥地利最高法院和刑法理论已经转向了更为彻底的客观立场,即主张危险判断的基础事实并非一般人认识的事实,而是客观上存在的事实。 客观不法和客观归责中发挥作用?其次,如果说仅凭归责结论的客观性就足以保证构成要件的客观性,那么在事实认识错误这一关于能否将事实归责于故意的情形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84.html -
了解详情
缺乏社会的相当性,也不能成为刑法的处罚对象;应当客观地考察违法性,主观要素原则上不是违法性的判断依据,故意、过失不是违法要素,而是责任要素;违法评价的 内成立轻罪(侵占罪)。不难看出,只有将故意、过失与客观行为相分离,才有承认和正确处理事实认识错误的可能;行为无价值论实际上是在按结果无价值论的观点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166.html -
了解详情
缺乏社会的相当性,也不能成为刑法的处罚对象;应当客观地考察违法性,主观要素原则上不是违法性的判断依据,故意、过失不是违法要素,而是责任要素;违法评价的 内成立轻罪(侵占罪)。不难看出,只有将故意、过失与客观行为相分离,才有承认和正确处理事实认识错误的可能;行为无价值论实际上是在按结果无价值论的观点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46.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的犯罪成立理论体系。这种三阶层体系虽然区分了第一阶段的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与第二阶段的违法性阻却事由存否的判断,但两个阶段都是违法性的判断。 如杀人罪的故意),才是刑法中的错误论的问题。(28)显然,认识错误与故意是表里关系,对认识错误的处理在于解决行为人对于发生的结果是否具有故意责任。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7.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包括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和对法律的认识错误。关于对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意见,理论上的认识比较一致,只是实践中如何具体把握其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是无价值的判断,属于行为答责性范畴;而认识可能性是非难的判断,属于责任范畴。(注:参见[日]木村龟二:《犯罪论的新构造》,有斐阁1966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2.html -
了解详情
缺乏社会的相当性,也不能成为刑法的处罚对象;应当客观地考察违法性,主观要素原则上不是违法性的判断依据,故意、过失不是违法要素,而是责任要素;违法评价的 内成立轻罪(侵占罪)。不难看出,只有将故意、过失与客观行为相分离,才有承认和正确处理事实认识错误的可能;行为无价值论实际上是在按结果无价值论的观点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2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