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与银行滥发信用卡、自身管理和风险防范意识不足有一定的因果联系。需要正视的是,随着信用卡产业的发展,在持卡人数目上升的同时,如果放宽对透支行为入罪的条件, .法律规范的不明确,造成认识上的混淆。金融领域的罪名更多采用了法定犯的方式,罪刑规范中空白罪状的内容,需要运用刑法解释,使金融法律法规和刑法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57.html -
了解详情
伤害罪不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双方不构成共同犯罪,在因果关系无法查明时,只能得出分别成立故意杀人未遂和故意伤害未遂的结论,但这一结论让人无法接受!于是, 的故意犯罪行为,提倡行为共同说就不存在解释论上的障碍。 【注释】 [1] 参见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622.html -
了解详情
罪不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双方不构成共同犯罪,在因果关系无法查明时,只能得出分别成立故意杀人未遂和故意伤害未遂的结论,但这一结论让人无法接受!于是, 的故意犯罪行为,提倡行为共同说就不存在解释论上的障碍。 【作者简介】陈洪兵,清华大学法学院2006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 【注释】 [1] 参见高铭暄、马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488.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的观念,实行行为,客观归责与因果关系,构成要件与共犯的关系等,必须将其置身于现代法治背景下观察。另外,对于传统刑法学的研究,我们有时需要有根本性的思路调整 某一种刑法理论,只要其能够讲得通,也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途径,也是一种研究范式转换上的探索,值得肯定。所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今天仍然不过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391.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的观念,实行行为,客观归责与因果关系,构成要件与共犯的关系等,必须将其置身于现代法治背景下观察。另外,对于传统刑法学的研究,我们有时需要有根本性的思路调整 某一种刑法理论,只要其能够讲得通,也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途径,也是一种研究范式转换上的探索,值得肯定。所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今天仍然不过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07.html -
了解详情
的现实性和真实性、受胁迫对象等)作了限定。[1] 一般认为,行为在具备了实体刑法意义上的犯罪要件(犯罪行为和犯罪意图)之后,可以推定行为构成犯罪。但如果行为在 实施的行为,也不能说其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因为行为人毕竟参与了犯罪,而且从因果关系上看,其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存在着原因力。 (二)被迫行为理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914.html -
了解详情
,而责任则是由心理要素与规范要素组合而成的。在心理要素方面,行为人对其行为性质、结果及行为与结果之因果关系有认识。在规范要素方面,必须足以认定行为人实际发生 存在为理由而否定刑事责任之理论,并非依据刑法上之明文规定,而应解为系超法规的阻却责任事由。(注:战后因大赦关系,有关此类案件最高法院均以形式上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00.html -
了解详情
正犯者实现的结果,即共犯者也只对自己的行为及行为生成的结果负责,而对和自己行为无因果关系的结果不负责任。在惹起说内部,由于学者们对共犯的 教唆之罪处罚之。 修订后的刑法将1935年刑法中处罚教唆未遂的规定删除,可谓幅度十分大的变动。依据修订说明,其理由在于对教唆犯性质认识上的根本转变:关于教唆犯之性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51.html -
了解详情
,而责任则是由心理要素与规范要素组合而成的。在心理要素方面,行为人对其行为性质、结果及行为与结果之因果关系有认识。在规范要素方面,必须足以认定行为人实际 存在为理由而否定刑事责任之理论,并非依据刑法上之明文规定,而应解为系超法规的阻却责任事由。”(注:战后因大赦关系,有关此类案件最高法院均以形式上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73.html -
了解详情
能力人的暴力侵害行为,毕竟不同于有刑事责任能力人的侵害,其行为本身在刑法上不认为是犯罪。所以,我认为如果防卫人确实不知道侵害人是未达到刑事责任 第三种情况认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即从因果关系、情节发展、性质转化等方面来分析。[9] 我的观点是不管相互斗殴的起因如何,相互斗殴行为本身具有违法性,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9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