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的规则,保护性规则体现着法对社会关系的保护职能,两种规则在逻辑上有内在的联系,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发挥法律的职能,将内容 名差异,虽然负责任的学者会在不同含义的构成要件前加上限定词。例如,德国刑法第16条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中对法定构成要件(gesetzlichen Tabestand)的缺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500.html -
了解详情
例。刑法上的危害行为可以分为作为与不作为。只有认识到,刑法上的不作为是指当行为主体具有作为义务,在有能力履行该作为义务而不履行,以致发生法益损害 概念到概念的思考方式就会得出作为就是有所动作,不作为就是什么也不做的静止的错误结论。 第三,类型思维是面向生活现实开放的弹性思维,有利于使稳定、滞后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63.html -
了解详情
对会通中西的法律变革原则有新的体悟,并有利于对近代礼法之争的再认识。 关键词:大清刑律草案 签注 罚金刑 清末10年修律,首当其冲的就是刑事法律的改革 者处五百元以下罚金。 [15]1997年刑法第52条规定: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而犯罪情节,刑法上一般指犯罪行为的动机、方法以及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13.html -
了解详情
看,只要是在授权范围内的代理性,其法律后果全部归属于被代理人;而在刑法上,其相关责任人员的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具有自主意识的个人行为(表现为独立性) ,但贷款诈骗一般并不会存在行为人认识上的错误,通常根据一般人的认识,也完全可以预见到其在从事违法犯罪,不存在违法性认识错误问题。因此,贷款诈骗罪具有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58.html -
了解详情
看,只要是在授权范围内的代理性,其法律后果全部归属于被代理人;而在刑法上,其相关责任人员的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具有自主意识的个人行为(表现为独立性) ,但贷款诈骗一般并不会存在行为人认识上的错误,通常根据一般人的认识,也完全可以预见到其在从事违法犯罪,不存在违法性认识错误问题。因此,贷款诈骗罪具有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63.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司法解释权的配置存在较大争议: 1.是否应当赋予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权 在中国刑法学界,近年来对是否应当赋予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权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1 问题上,中国刑法学界存在以下争议: 1.否定说。该种观点认为,违法性认识不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如有学者认为,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可以说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82.html -
了解详情
,依照因果行为论,从纯粹经验的角度,我们就无法理解一个单独的不作为何 以具有刑法上的意义而应被纳入构成要件进行判断?但是如果从社会的价值评价角度出 发,我们 的结果;在无认识过失的场合,也同样有依照特定的可 能性决定行为的实际意志存在。换言之,过失的行为决定也是出于意志行为,即使这是 一个错误的意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4.html -
了解详情
。有牢固的地基,方能有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对我国犯罪构成中的犯罪客体本身的认识尚且存在错误,又怎能得出有根据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呢? 二、犯罪客体要件并非没有 很好的选择。比如张明楷教授就认为:犯罪客体实质上是刑法上的法益,即犯罪客体的内容应当是刑法所保护的利益,而不宜表述为社会关系。[14] 在主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54.html -
了解详情
在法律现代化过程中的协调和融合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不足,是百年来立法者和制度建构者的通病,以至于最后,貌似先进的法律制度 年刑法第52条规定: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而犯罪情节,刑法上一般指犯罪行为的动机、方法以及犯罪后果等因素,这表明, 1997年刑法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778.html -
了解详情
是幼女而与之发生性关系,而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三是行为人在法律上发生认识错误,法律对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而行为人由于不晓法律却误认为不是 为不满14岁的幼女作为要件,如果要求“明知”即排除了严格责任的适用。我国刑法确实没有明文规定“明知”,但没有规定并不意味着定罪构成中不需要“明知”作为犯罪要件,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