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民法总则 【出处】《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2月 【摘要】对于民法是什么,目前我国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从调整对象出发,认为民法是调整 外国学者的语言来表述。按照星野英一的话,这些观点都无法充分对民法法律中包含的许多制度和规定进行内在说明 [24]。按照加拿大学者欧内斯特J温里布的说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501.html -
了解详情
【学科分类】民法总则 【出处】《时代法学》2012年第3期 【摘要】在我国,信用权利化的提出有着特定的立法背景。通过对信用法律调整历史沿革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4):58. [24]如德国民法典第813条第I款的规定 [25]马俊驹,张翔.人格权的理论基础及其立法体例[J].法学研究,200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550.html -
了解详情
,将用益权作为一般财产权从物权法中剔除出来而在《民法典》第三编财产法总则中专门作出了规定,并基于用益权本身的特征对用益权人在用益权存续期间处分 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因此,为了防止对私人意思自治的过度干预、保证动产的自由流动,现代民法规定,在对他人的动产利用的法律关系中动产只能成为债权的标的而不能成为用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69.html -
了解详情
,将用益权作为一般财产权从物权法中剔除出来而在《民法典》第三编财产法总则中专门作出了规定,并基于用益权本身的特征对用益权人在用益权存续期间处分 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因此,为了防止对私人意思自治的过度干预、保证动产的自由流动,现代民法规定,在对他人的动产利用的法律关系中动产只能成为债权的标的而不能成为用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790.html -
了解详情
上与旧民法有很大的区别,但内容上多继受旧民法之规定。以此编排制订的现行民法,系由第1编总则、第2编物权、第3编债权、第4编亲属、第 86】之内容为(债权人违反义务时之对待给付请求权)。 [27]此外,劳工界也有人担心随着民法修法是否会对劳动契约产生影响。他们担心纵使实质上维持现行规范因债权人之归责事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184.html -
了解详情
J] .中国法学,1999(1) . [11]李开国.民法总论[M].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一系,2002. [12]李开国.民法总则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13]冯文生.财产组织模式的法律演化:从共有到公司[M].河北法学,1997(6) . [14][德]罗伯特.霍恩. 德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23.html -
了解详情
网: http: //www. civillaw. com.cn/article/default. asp? id=12755,访问时间: 2009年2月6日。 ④ 参见王利明:《民法总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⑤参见[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432.html -
了解详情
。其实,民法上的诸多原则直接就是基于财产人格的假设而得来的,这从民法总则的大多数内容并不适用于人身法这一现象可见一斑。 (一)传统财产性人格的假设的意义及 ,也不是具体取得某项权利的能力,如果是这样的话,恰好就符合行为能力的规定。 (二)传统财产性人格的局限性及当代发展 财产性人格在形式上是如此的平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07.html -
了解详情
法典化思想,即人们应当在一部唯一的系统划分的法典中对公民的权利清楚而明白地加以规定,以便每个人都可以知道他的权利,并且独立地对权利加以运用。[33]在形式主义下 的、千年之久的法典而放弃了他祖国的法律。[62] 施瓦茨曾经追溯过德国民法总则编的逐步发展过程,他在很大程度上把它归于自然法传统。然而,反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139.html -
了解详情
、Vincent-LEGOUX, Lordre public-Etude de droit compar interne, PUF, 2001, pp. 196-205. [16]参见王利明:《民法总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8页。 [17]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