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违法所得确定 如前所述,中国现行行政处罚中,有很多关于违法所得确定的规定。但违法所得的内涵是什么?实际中如何确定违法所得?立法本身是否科学、可行?下面, 实物或资产可确定为违法所得。 (三) 所得状态的确定与物权法的冲突 此种情况下违法所得的确定(仅限于物权法上的物),关系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取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80.html -
了解详情
取得、时效取得、消灭时效制度与一般财产权取得制度是互相矛盾、彼此冲突的。那么,是什么把这些彼此冲突、相互矛盾的具体制度与规则统一在一个民法典体系中,并且 技术使民法典保持其开放性,才能为法官更好利用其自由裁量权提供一个适法的注脚。由于民法原则的权利义务的内容是不明确的,可以使民法典能够适应未来的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911.html -
了解详情
与该法同类制度相比出现缺失和差距,有失公允。在物权法中,各国一般实行物权法定原则,即物权的类型和各种类型物权的内容由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自由创设。而物权法( 的表述不难发现,该规定太原则和抽象,其没有明确合理补偿的标准是什么,合理补偿是不是完全补偿呢?如果不是完全补偿,土地所有人和承包经营权人的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006.html -
了解详情
、正义等自然法做依据。政府在其中只是执行者,而不是直接的决定者(各国法律大多规定涉及公民权利的内容需由议会立法决定)。 [6] 一个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 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在这里,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共利益是什么关系? 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是1982年制定宪法时的用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283.html -
了解详情
的限制,但去法典化并未完全导致法典的彻底解体或者消亡。 去法典化的原因是什么?按照缪勒罗(Murillo)的看法,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的比较法学者们都承认,在民法 法典化的问题。[22]据此,有学者认为,与其法典化,还不如将法典的内容分割为多个法律部门,如体育法、艺术法、医药法、产品责任法等等,而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698.html -
了解详情
他们转而要向新所有权人B1承担不作为之义务。 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行为导致了所有权的变动?乍一看来,是买卖合同。但细思而明辩之,这实际上是一个 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而且涉及当事人之切身利益,对法律行为理论、物权变动模式和法学思考方法均有重大影响,可谓是物权法的核心和焦点问题。分析表明,萨维尼的物权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393.html -
了解详情
亲属法、继承法、物权法和债务法,其中债务法内容庞大,包括很多商法内容。 在基本了解以上各种模式后,我们的问题是:我国的民法典制定应该采取什么模式呢?是 ;也很少有人坚持民法典囊括一切私法规范,民商合一也并不再否认单行商事规范法律的存在。如此看来,继续纠缠于民商分立还是合一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关键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15.html -
了解详情
译为“善意”。在日文中则译为信义诚实。那么,诚实信用原则的涵义到底是什么? 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涵义是什么这一问题,我国学者对此提出了很多主张,其中主要有以下 法上的基本原则,在此意义上,诚实信用原则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为行为上的诚实信用,即要求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实施诉讼行为时,以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741.html -
了解详情
个人的所有权意识。与此相比,法律关系的明晰倒不是最本源的目的了。另外,物权行为理论对德国民法典和德国物权法的体系构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意味着,它也会影响其他 矛盾,难以自圆。下面我将探讨三个问题:(1),物权行为的独立是什么意义上的独立,它作为什么而独立?(2),在物权行为理论中,分离原则与抽象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75.html -
了解详情
取得、时效取得、消灭时效制度与一般财产权取得制度是互相矛盾、彼此冲突的。那么,是什么把这些彼此冲突、相互矛盾的具体制度与规则统一在一个民法典体系中,并且 技术使民法典保持其开放性,才能为法官更好利用其自由裁量权提供一个适法的注脚。由于民法原则的权利义务的内容是不明确的,可以使民法典能够适应未来的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