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并不意味着失去了民事主体资格,而应是在经破产宣告,破产财产分配完毕,破产程序终结,清算组向工商部门申请注销后,其企业法人资格才消失。《企业 。 三、本案当事人的确定 (一)确定当事人 民事诉讼是因为处于平等地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人身权、财产权发生争议而引发的,必然存在着利害冲突的双方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243.html -
了解详情
企业是实行经济核算,进行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提供服务)经营的营利性组织。其中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是企业法人。依法不能取得法人资格或设立者不使之取得法人资格 。具体来说,在《会计法》规范的不同的法律关系中,国家机关又有不同的法律主体资格。另外,不同级别的国家机关其权利义务也有不同。1、行政立法。国务院财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04.html -
了解详情
不赋予法人合伙民事主体资格。关键字:合伙型联营、主体资格、合同型合伙(契约性)、组织型合伙(团体性)《民法通则》第52条规定:“企业之间 国外经验借鉴以美国、德国为例。美国有《统一合伙法》,也有企业之间的联营-Jointventuer.Jointventuer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共同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89.html -
了解详情
牵连,但其绝对不会直接表现为财产利益,亦不得转让。而法人的人格为团体存在于经济生活领域的主体资格,故其所谓“人格利益”必然只能表现为一种财产利益,是某种 [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上册),第46页。[28]对企业法人名称、名誉、信用、商业秘密等的侵害,只能产生财产损失,毋庸置疑。而社会团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55.html -
了解详情
经营者含义的明确规定,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法治水平的不断进步,“经营主体”或“经营者”之类的词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经济法律法规当中。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法律领域、接受不同法律调整的时候所拥有的不同主体资格并不会相互矛盾。 尽管企业法人成就了经营主体与法人之间如此大的联系,但他们毕竟还是成长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24.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超越特定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基本价值,在法律面前,任何主体都享有平等的主体资格。民法典应该是“不知晓农民、手工业者、制造业者、企业家、劳动者之间 英著法律出版社 十三、《西方民商法概要》――――――江平著法律出版社 十四、《企业法人目的外行为研究》――许明月著法律出版社 十五、《公司法的展开和评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26.html -
了解详情
为“法人”这一人格,不作以上区分,才能真正实现主体资格的平等。所以我国现行的法人分类形成的具体人格,既没有必要,又可能导致新的不平等,使抽象人格 现行的法律法规,实际已经赋予了其他组织的民事权利能力。《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35条规定:“企业法人设立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分支机构……,在核准登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72.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权利能力是规定自然人之集合或为一定目的被捐献的财产具有民事主体资格。自然人集合成法人,但法人与其组成者自然人的人格完全独立。自然人单独所有是一个自然人享有 个人的入股,是劳动者将由其个人所有的财产以入股的法律事实转化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法人的财产,而劳动者个人仍保持着股份所有权。但股份所有权已不同于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38.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新论》即认为,“社会组织在商品经济社会的实际作用,乃是它们在法律上的主体资格即法人的本质所在。”[17]现在看来,上述“社会作用说”仅是说明了法律赋予团体 ,实现对私法人实施自主行为的保障。(2)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突出不同所有制企业法人的特殊性,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法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38.html -
了解详情
即把能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作为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决定性条件。但从社会组织的发展历史来看,法人则是在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普遍存在之后才出现的。若以 不但占有生产资料,占有奴隶的劳动,而且直接占有奴隶的本身。不仅自然人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归根到底由生产关系所决定,而且哪些社会组织能够参加到法律关系当中,也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