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保全较为关注,但往往忽视刑事诉讼中证据保全制度的研究。从当事人角度来说,证据保全为其在诉讼证明活动中的权利,除了司法机关根据规定依 保全申请的,也应给予类似前述驳回调查取证申请的救济方式,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19条的规定设置复议程序。28【28《最高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46.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13。《行政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目前关于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唯一的法律依据就是最高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得知后认为影响其通行而阻止甲建房,并提行政诉讼,甲则以排除妨碍为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等。 ⑷、不服行政处罚案。如被处罚人不服行政处罚,同时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85.html -
了解详情
……”这条规定虽然非常简单,但已具备了证据开示制度的基本内容。高法2002年4月1日施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7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 一般被认为是消极裁判者,在审判中处于绝对中立,协调法庭审理有效有序地进行,在证明过程和发现事实中不起积极作用。庭审的进程完全取决于当事人,证据调查和法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3.html -
了解详情
,则法官受到的批评要比现在少得多。二、民事诉讼目的与裁判文书报告审理过程的功能关于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有很多学说,如权利保护说、维护法律秩序说 记载,按照合同禁反言的理论,当事人对自己的协议无权反悔;而且当事人除非可以证明法官违反自愿原则强行调解而且剥夺当事人请求判决的机会,否则不得提出再审申请。相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06.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 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这是一部比较系统地对证人制度做出具体规定的司法解释,它的实施对 其他密切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有利的 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其证明力低于其他证人证言。4.明确出庭作证义务主体的范围 要求证人出庭必须考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169.html -
了解详情
单独增加了诚实信用原则,并增加了当事人或第三人对虚假诉讼的对抗和救济途径、强化法官对妨碍民事诉讼行为的制裁措施(如新法第111条和第112条)。 修改主要体现在第65条。就立法背景而言,2001年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规定了举证期限制度,对于遏止当时普遍存在的证据突袭的恶习起到了重要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880.html -
了解详情
措施和手段,并由此而形成保障举证责任得以落实的常规机制,已是两岸民事诉讼理论与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 但是,由于中国历来有着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文化传统 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1998年6月19 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称《规定》)中指出,当事人提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02.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在中国引起巨大反响的一快二官司,它颠覆了传统的关于民事诉讼的理解,丘建东也被誉为中国公益诉讼创始人。在一快二官司中,丘建东不仅主张自己的 的人的概念应当随着法律制度的发展而相应地扩大。[48]特别是在环境公益诉讼中,是否允许个人在没有表面证据证明其为受害者的情况下可以提起民事诉讼,与传统的当事人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14.html -
了解详情
转移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种:(1)举证妨碍。按照法律规定,一方当事人应对其主张的某一事实负举证责任,而证明该事实的证据如恰好掌握在对方当事人手中, 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第45页。 [3]如果从司法权所覆盖的范围来讲,根据我国一国两制的政治制度和我国台湾地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83.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保障。 二、民事诉讼法应当废弃的制度 民事诉讼法上某些现行制度被证明是无效的,甚至蔽大于利,应当加以废弃。? (一)关于民事诉讼中的陪审制? 我国民事 ,理论基础不明,应当在执行程序中作为执行措施加以规定。[6]笔者建议废除对妨碍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之规定。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我国民众的法治观念已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8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