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机制 法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公式:法律规范+法律事实=法律关系。从法律适用来看,法律事实是形成法律关系的原因,但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非自然 的调整方式几乎完全采用法定主义,尤其是现代刑法。 法律行为主义对规则的依赖相对较小,但规则仍然限制着意思表示的范围。首先,法律可能会规定某些内容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451.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未切断。共谋共同正犯理论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的相关规定,并且从法理上阐述了如何解决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具有共同 的抢劫行为,并未涉及加重结果(如致人重伤或死亡)。因此,李某仅应对基本的抢劫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对于加重结果不应承担责任,即李某构成抢劫罪(既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310.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笔者认为其是与期待可能性理论紧密相连的。法律不强人所难,刑法不可能期待一个人去牺牲自己的生命或重大利益去维护他人的利益。 三、危险性判断。这主要是 无法对非纯正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作出正确判断,对非纯正不作为因果关系的片面理解可能使因果关系成为行为人开脱罪责的工具,这是我们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671.html -
了解详情
,其基本要求之一就是侵权责任的成立必须以行为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为前提。侵权行为法上的因果关系乃是侵权损害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相互联系,它是存在于自然界 债编总论》,正中书局1985年版,第77页。[26]参见李光灿:《刑法因果关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3页。[27]参见李川、王景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91.html -
了解详情
探讨:一是行为与后果的因果关系;二是 有关责任人责任的划分。从因果关系上看,原因与结果是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在 司法实践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解决 吴某某滥用职权,非法雇用临时工上路查车收费引起的,吴某 某的行为与造成多人伤害、死亡有刑法上的直接因果关系。从责任的划分来看,刑事责任作为法律责任的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372.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在审查犯罪构成要件时就不再需要认定因果关系,这虽然在实践上可以极大地降低司法成本,但是会以牺牲刑法面对行为人的自由、财产乃至生命时应有的谨慎和 在解释刑法构成要件时,只坚持一种解释立场已经很难实现刑法固有的功能。譬如,认为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在外表上或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而于实际上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469.html -
了解详情
后的处置方式,仅属一种注意性(提示性)规定而并非刑法中完整的责任性(法律后果)制度构造实践中均是通过行政手段直接予以处置,其意义完全不同于德国刑法典第 种类,将思路由法益而转向与之关联的具体行为、具体的危害结果及其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确定是否符合客观方面要件的具体规定性。诸如同属侵犯财产法益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542.html -
了解详情
后的处置方式,仅属一种注意性(提示性)规定而并非刑法中完整的责任性(法律后果)制度构造实践中均是通过行政手段直接予以处置,其意义完全不同于德国刑法典第 种类,将思路由法益而转向与之关联的具体行为、具体的危害结果及其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确定是否符合客观方面要件的具体规定性。诸如同属侵犯财产法益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51.html -
了解详情
由于被害人曹某未及时确诊头部伤情且中途离开医院,能否认定被告人的行为与被害人的重伤结果存在刑法因果关系,关乎本案是聚众斗殴罪还是转化为故意伤害罪。 评析 是否存在 的可能性大小。在介入行为属于不可能出现或可能性极低的情况下,前面的危害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就不会被切断。本案中,被害人陈述、相关证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073.html -
了解详情
[D].台湾大学硕士论文,1999.41. [6][日]大塚仁.冯军译.刑法概说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12. [7]廖正豪.过失 .234. [8]赵慧.刑法上的信赖原则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01. [9]曾淑瑜.医疗过失与因果关系以中日两国之实例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647.html -
了解详情